区块链如何赋能疾病预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共同经历了太多的遗憾:遗憾偌大个武汉城为了疫情控制不得不封锁自己,遗憾无数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在全家团圆的节日里奔赴救援一线……
回顾疫情的整个过程,我们好奇难道没有重大疫情预警的相关机制对疫情早期进行预警吗?当然有。早在2008年,我国就上线了“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已知的数十种传染病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预警应急响应。与此同时,还相继建设了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其核心子系统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NNDRS)
具体流程如下:各省、市、区、县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传染病例,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提交给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卡需提交院内防保科医生审核),然后多个医院的同类型病例数据会再上传到区、市、省、国家级数据交换平台,再统一递交给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最终将病例信息上传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事实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张继先医生在12月27日向江汉区疾控中心上报了相关情况。那么为什么已经有人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信息反馈,这次的疫情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视和防控呢?“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的一些硬伤在这次疫情中暴露了出来。
首先,我们注意到,该系统目前仅针对已知的39种传染病进行检测,虽然报告卡中有疑似上报选项,但每个医生,每家医院和当地疾控中心的每次上报都承担着相应的个人和机构上报准确性的压力,在没有确定把握的情况下把疑似病例上报本身就是一种胆量。
其次,整个病例数据提交反馈过程必须层层审批,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大大降低了反馈效率。当然,这么做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后续连带性不可挽回的影响。
再次,出于病人隐私和病例数据保护的考虑,同时受到信息采集成本高昂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及时同步共享病患数据。这就使得未知病毒发生时,无法从宏观统筹的角度分析数据,进行决策。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提出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其中包含“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多项内容都是在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预警问题,将重大疾病的流行扼杀在初期。会议强调要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赋能。传染病定性非同小可,预警系统必须及时、有效、安全、可靠。依托于区块链数据自动化实时同步能力,通过区块链预警智能合约建立基于规则模型的数据实时判断预警将有效解决体系建设中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
事实上,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在多个公共卫生相关系统平台内启用区块链技术。例如河北省巨鹿县上线的疫情防控大数据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疫情数据采集、审核、统计分析。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知名区块链技术专家黄锐联合多位流行病学专家等发起的“病毒吹哨人计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中。该课题试图构建一个可以把传染病早期零散间接证据,从不同的设备、人、机构中抽离并加密分布式存储,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触发预警事件的机制,尽力用区域自治代替人治。该课题基于预警模型和区块链技术,通过融合区块链多数据源、隐私保护和信息共享等优势,最大限度提升各个数据节点(医院、药店、诊所等)的配合意愿,旨在推动我国早期疫情预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