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通信设备商们的2019年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20年来,通信行业风起云涌,大浪淘沙。
阿尔卡特、西门子通信、马可尼、朗讯、摩托罗拉、北电……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国际通信巨头,都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难寻踪迹。处于第一阵营的通信设备商,只剩下中国的华为和中兴、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
不久之前,这四大设备商纷纷发布了自己的2019年年报。本文将对这些年报展开盘点,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数据说话,展现各家公司的整体表现及差异,总结2019年的得失;二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尝试探究2020年行业发展的脉络和态势。
注:财报审计方都来自于四大会计事务所。为便于比较,本文统一用美元作为单位,采用年报中的2019期末汇率进行换算。
▊ 5G元年,多收了三五斗
移动通信自1G以来,按照每十年更新一代的速度向前演进。
2019年4月,韩国三大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打响了全球5G建设的第一枪,为略显疲态的通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此大背景下,我们来看看四大设备商2019年的整体经营业绩。
销售额
华为已经冲到了惊人的1230亿美元(8588亿人民币),是第二名的4.7倍。就体量而言,它已经和后面三家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
2019年,美国对华为采取了列入“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措施,在此前提下,华为仍然能达到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去年的财富500强名单,华为排在第61位,诺基亚排在第466位,爱立信已经跌出榜单。今年,华为极有可能迈进世界前50强俱乐部。
销售额趋势
华为和爱立信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其中,华为在2019年同比增幅达19%。诺基亚和中兴2018年有一定幅度回落,但在2019年实现了小幅增长。
净利润
华为最高,为89.77亿美元。诺基亚最低,只有0.12亿美元。总体而言,几家设备商差别较大,但都实现了盈利。
净利润率
即使是势头最猛的华为,也只达到了7.3%。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中兴次之,为5.7%。而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净利润率甚至低于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通信设备行业已经迈入了薄利的区间。数十万员工辛苦一年,账面上也就那么一点净利。这反映出整个行业激烈的竞争状态。
净利润趋势
华为近三年都是稳步增长,而另外三家都在盈亏线附近徘徊。
诺基亚和爱立信在连续两年亏损后,终于双双在2019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诺基亚自2016年合并阿尔卡特朗讯后,连续几年亏损,反映出整合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爱立信由于违反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在2019年底支付了10.6亿美元的和解金,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利润。
中兴在2018年因违反美国“出口管理条例”,支付了10亿美元的罚金,受此事件影响,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至亏损10亿美元,但在2019年恢复了盈利。
在通信设备行业,美国对大部分核心元器件拥有垄断地位,并且对全球证券及金融体系都有强力的掌控。各大设备商,不论中西,身处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处于美国的监管之下,稍有差池,都将遭受严厉的制裁。
总而言之,在2019这个5G元年,虽有种种不确定性,但四大设备商的销售状况都显示出了积极向好的趋势。
▊ 地主家的余粮
通信设备行业的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其网络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投资的低谷期,各大设备商必将承受销售放缓的压力,以及经营上的种种风险。充足的现金流将是行业严冬时期的小棉袄,即所谓的现金为王。
截止2019年底,华为的现金及等价物最为充裕,为245亿美元;中兴最少,为41亿美元。
相比于2019年初,华为的现金及等价物减少了0.19亿美元,主要因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现显著的负值。诺基亚减少了3.93亿美元,主要因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现显著的负值。爱立信和中兴同比都有明显的增长。
除了现金流之外,资产负债率也是衡量经营稳健性的一个指标。中兴的负债率最高,达到73.1%;诺基亚最低,为60.6%。
▊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通信设备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各大设备商都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截止2019年底,华为的员工数近20万,爱立信和诺基亚近10万。和上年相比,只有诺基亚人数有所削减。
华为和中兴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成立三十多年,能在全球市场排上座次,原因之一是享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红利。国内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985和211高校的理工科毕业生,成为其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来源。当然,两家外企同样是这一红利的受益者。
人均销售额
华为达到了63.4万美元,约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的2.5倍,中兴的3.5倍,反映出其整体的产出效率较高。
-
人均薪酬
华为最高,70万人民币。这也符合其高收入的标签。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水平相当,而中兴排在最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公司如果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到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
▊ 各兵种协同作战
四家设备商的主营业务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这里将结合年报以及官网的信息,全景式地展现各家公司的产品线。
华为 产品线最全面,形成了芯片+网络+软件+云+终端的全覆盖,并且触角还伸到了新兴业务(光伏和汽车)。在客户群方面,形成了To B(运营商,企业) + To C (消费者)的全覆盖,已经超越了传统通信设备商的范畴。
中兴 产品线划分和华为比较类似,也形成了芯片+网络+云+终端的布局。
爱立信 产品线相对单一,主要是无线+传输+核心网+云,以及一些新兴业务(比如媒体业务)。前几年爱立信效益处于低谷时,陆续抛掉了诸如索尼爱立信(手机),意法爱立信(芯片)等业务,聚焦于无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诺基亚 经历了几次大的并购之后,产品线也很全面,包括无线+固网+传输+核心网+光网络+海缆。另外,它拥有音视频技术+手机品牌+智能电视品牌的授权业务,诺基亚手机还活跃在市场上。
纵观这几家设备商,在业务的发展方向上,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爱立信,全力收缩到最具竞争力的无线产品,提升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同时,谨慎地试探新兴业务;另一派即另外三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产品家族,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一收一放,各有章法:若收,则轻装上阵,但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不足,后劲也稍为欠缺;若放,则协同作战,既能拥有多个机会点,做到此消彼长,也能顺应目前固移融合、云网融合的趋势,做到手中有牌,心中不慌。
四家公司的业务线占比如下: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只占到35%, 消费者业务过半达到了54%。华为一向提倡把“管道”做好,把它撑大撑厚,如今消费者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使其远远超越了传统设备商的范畴。
在5G建设没有大规模启动之前,网络设备市场的增长已经遇到了瓶颈,各家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华为只有通过消费者业务的异军突起,才能保持销售额的高增长,并获取宝贵的现金流。
然而,作为消费者而言,其对产品的喜好以及品牌的忠诚度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占比如此之高的消费者业务,给华为的总体营收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中兴的业务构成要保守得多。运营商业务占据绝对的大头,达到73%。而消费者业务只占到17%, 基本上处于助攻的位置。政企业务和华为类似,占据着一个较低的比例。
诺基亚的无线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其余的产品线种类较多,势均力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主攻加若干个助攻的格局,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点还是比较多的。
爱立信的网络业务占据了68%的份额,主要是无线产品,这也是最核心的家底,数字业务和管理服务基本依附于无线设备。新兴业务的占比只有3%,显示出开辟新格局的步伐还很缓慢。一旦运营商的无线投资产生波动,爱立信的业务组合将很难有缓冲的空间。
这里估算一下全球运营商市场的规模。
爱立信和诺基亚都没有把政企业务单列,粗略地将其网络业务加上华为中兴的运营商业务,总和为991亿美元。考虑到还有其它设备商,估计全球运营商市场可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规模。
▊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几家公司在各大洲都有布局。
-
华为
中国区销售额达到了59%, 为726亿美元。从国内三大运营商近期的招标结果来看,华为基本上都是排名第一,份额远超后面几家。
中国面积辽阔,运营商的网络从城市到乡村都有深度的覆盖,对于通信设备特别是无线基站的需求巨大,牢牢抓住国内市场,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
欧洲中东非洲这些传统海外市场占比为24%,销售额达295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爱立信或者诺基亚的全年收入。
美洲的份额只有6%, 在美国的制约下,北美这个大粮仓很难突破。
-
中兴
中国区销售额达到了64%, 为83亿美元,只有华为中国区的10%左右,两家的差距非常大。欧美及大洋洲占比15%, 为20亿美元。其在美国市场和华为的处境相似。
-
爱立信
北美市场占比最高,为31%,销售额达75亿美元。美国的几大运营商,比如AT&T, Verizon以及T-Mobile都是它的客户,所以北美是爱立信绝对的大粮仓。
东北亚占比只有12%,为28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市场。这比华为和中兴要低很多。
-
诺基亚
北美市场占比最高,为30%,销售额达78亿美元,和爱立信相似。这两家的总和基本代表了北美运营商市场的规模,即2019年达到153亿美元以上。大中华区占比只有8%, 为21亿美元。
总的来说,华为和中兴在本土市场的份额都占到六成,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另外四成的海外市场,美国市场则很难突破。爱立信和诺基亚的本土市场都很小,和两家中国友商相比,缺乏一个充足体量的大后方,这是天然的劣势,但它们都抓住了北美这一高价值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家北欧企业在中国所占份额都较少。
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预计四大设备商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市场格局。
▊ 5G到底谁家强
纵观整个2019年,通信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5G。
在这十年一遇的新技术开启之际,没有哪一家愿意落后,谁都想证明自己是带头大哥。于是乎,各大设备商频频高调宣布自己拿到了多少5G合同,和多少客户展开合作,就是为了抢占先机。
截止2019年底,各家官宣的5G合同情况如上表。华为和爱立信占据榜首,都斩获了70多份合同。诺基亚紧随其后。中兴没有提到商用网络数量。
自2013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超越爱立信并成为行业第一以来,爱立信始终不愿公开承认这种领先地位的更迭,也一直宣称自己的无线实力仍然是业界领先。
这两家的技术实力差异这里先姑且不论,我们能看到的是,在5G这个主赛道上,爱立信于内部通过整合后的无线产品组合,集中资源并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于外部借助于美国对华为的制约,在北美、西欧,日韩等高价值地区攻城略地。其CEO近期也豪言:“爱立信正在引领5G的发展,我没看见任何人在我们前面。”
通信网络作为一个国家的骨干基础设施,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在5G时代,通信的范畴扩展到各个行业,做到了万物互联,信息传送和交互的复杂性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国对通信网络的敏感度与日俱增,使得这个行业融入了更多政治经济的因素。四大设备商都是顶着石头过河,就看谁能在各种约束下走得既快又稳,抓住这次行业洗牌的机会。
▊ 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
通信网络是一个由各种复杂协议、架构、产品组合在一起的较为封闭的系统。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从1G到5G,每一代技术的演进都是基于之前的厚重积累。新来的玩家想要一夜之间崛起,基本不可能。
通常,通信设备商会从以下维度来掌握技术的主动权:
标准 — 积极参加国际协会,比如3GPP, ITU等,影响未来技术标准的制定。
专利 — 不断提交和获批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以此形成技术上的护城河。
基础研究 — 加大对通信基础理论的研究,对科研学者进行投入和资助。
产品开发 — 加强工程产品的开发能力,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下面来对比一下各家研发体系的情况。
研发员工华为达到9.6万人,占总人数的49%;中兴、爱立信人数相当,但中兴占比40%,研发人员的资源配比更优。(诺基亚没有披露研发员工数)
从2019年研发投入来看,华为是189亿美元,比另外三家的总和都要高出一大截,销售额占比达到15%。诺基亚其次,为49亿美元,销售额占比最高,达到19%。中兴的投入金额最低。
总的来说,四大设备商的研发投入都在年销售额的14%以上。
几家公司的专利都是数以万计,各自修建着牢固的护城河,并通过交叉授权,做到互有攻防。
▊ 每天都要见客户
销售体系是一个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的窗口。销售的过程,就是调用公司内部最精华的资源,向客户展示自身的实力并获取相应的机会点。
作为直接为公司创造收入的环节,销售必须保证足够的投入。
就销售及管理费用而言,华为最高,2019年达到了163亿美元,远超另外几家,体现了其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舍得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形成期望的市场格局。
四大设备商该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2%~14%之间。
▊ 兵工厂灯火通明
对于通信设备行业而言,硬件产品是一个主要载体。
硬件产品的背后,对应着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对上游供应商的管控,对自有工厂及代工厂的管控,以及对整个供应链的集成能力。自产+外包的制造模式是一个趋势,以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
制造基地分布(华为和中兴没有披露国家信息):
爱立信 — 中国、印度、爱沙尼亚、波兰、巴西、墨西哥、美国。
诺基亚 — 中国、印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澳大利亚。
工厂的选址一般要考虑成本、交通、人力等多重因素。以爱立信为例,其于2016年宣布关闭瑞典的最后两家工厂,压缩成本是一个主要因素;又于2019年宣布在美国建立智能工厂,目的在于增强对北美这个核心市场的支持。
存货 华为和中兴的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分别为19%和20%,华为的存货总额达到237亿美元。爱立信和诺基亚的存货比重较低,反映其资产的使用效率更高。
库存周转天数 华为是111天,爱立信是77天。爱立信的库存周转效率更高。(中兴和诺基亚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在这新的一年里,四大通信设备商将展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呢?这里笔者抛砖引玉,做一个初步的预测。
华为 — 重重阻力,乘风破浪
华为近几年的财务状况都非常稳健,保持着极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强的盈利能力。以运营商业务为主,做强管道;继续拓展消费者业务的蓝海,凭借性能优异而价格亲民的产品,在这个近乎没有上限的市场充分获取销售额及现金流;持续发力企业业务以及新兴业务,培育新的增长极。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华为国内市场的占比达到59%,庞大的本土市场给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能保持基本盘面的稳定性。
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的战术,对员工高压力高回报的管理模式,使得这台庞大的机器能够在各个领域持续发力,并维持业界领先的地位。
然而,华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愈演愈烈,包括对核心元器件实行出口管制,以及给盟国施压禁用华为的设备等。其中,对华为供应链的打压影响最大。通信设备的很多关键部件,包括射频器件、芯片、设计软件等,大部分都被美国企业所垄断。虽然华为可以从其它国家购买或者用自研备胎替代,但相关的验证和切换是需要周期的。如果美国继续加大管制力度,预计华为所面临的交付压力将持续增大。
另外,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作为传统的主航道,所占销售额比例已经下降到35%,而消费者业务已经超过了50%。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激进的配置,考虑到消费者市场的特殊性,其产生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华为的营收及利润。
中兴 — 低调经营,闷声发财
对于中兴而言,在2018年被美国处以巨额罚款之后,财务状况被一夜打回解放前。但2019年不仅扭亏为盈,利润率也仅次于华为,显示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中兴是四家设备商中规模最小的,产品线非常齐全,各业务所占比例也比较传统,整体风格稳健而有后劲。中兴依托国内市场这个占比达64%的大粮仓,能够保持自身基本盘面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继续扩大海外市场的规模,提升公司的体量,将会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和华为一样,中兴也处于美国的监管当中,稍有不慎,受到新制裁的风险依然存在。并且,中兴在整体规模以及技术实力上和华为有明显的差距,在供应链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很难通过自身的驱动扭转局面。中兴是上市公司,很难像华为那样采取比较长线的发展战略,整体风格中规中矩。
爱立信 — 乘胜追击,未雨绸缪
自2017年更换CEO之后,爱立信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聚焦核心的无线业务,提升利润率等,在连续两年亏损之后,终于在2019年扭亏为盈。其被美国处以巨额罚金后,净利润还能有1.97亿美元,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作为曾经的无线领域王者,爱立信能在短短三年内,从巨额亏损到略有盈余,并且在全球5G市场斩获非常可观的合同,显示出依然扎实的功底和技术实力。
北美是爱立信最大的粮仓,销售占比达31%, 美国几大运营商未来几年的5G投资,将给其贡献源源不断的收入和净利,这是非常关键的战略依托。另外,在美国限制华为和中兴的背景下,爱立信将持续在欧洲及日韩获取可观的市场份额,其自身的基本盘面是比较稳固的。在中国市场,爱立信的份额不高,但也算稳定。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比于另外三家,爱立信比较大的风险点是略显单一的产品线。网络业务的占比达68%,主要是无线业务。而数字业务和管理服务基本依附于无线业务而存在,新兴业务的占比只有3%。
一方面,爱立信需要精简产品,集中资源,以维持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对无线业务的重度依赖,会降低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在5G的投资高峰过后,如果未能及时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很可能面临营收乏力的窘境。
诺基亚 — 底蕴犹存,绝地反击
自2016年合并阿尔卡特朗讯后,诺基亚就一直遭受整合阵痛的困扰,在连续几年亏损之后,终于在2019年扭亏为盈,虽然净利润只有1200万美元,但这已经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其2019年的销售额仅次于华为,位居行业第二。
诺基亚产品线的配置很全面,除了占比50%的无线产品外,还有固网、IP路由器、光网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诺基亚是除华为之外,另一家拥有海底光缆业务的厂商,这是垄断性极高的一块蛋糕。这些业务互相配合,提供多个增长点,能够增强抵抗行业波动的能力。
诺基亚拥有通信行业的殿堂级圣地—贝尔实验室,这里共获得过9项诺贝尔奖,是晶体管、蜂窝通信和C语言等发明的诞生地。信息论的创立者克劳德·香农曾在此工作31年。如今的贝尔实验室虽然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仍倔强地坚守着传统科技界那股创新的文脉。诺基亚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是四家公司中最高的,其在技术领域的底蕴和后劲仍然很足。
北美是诺基亚最大的粮仓,占比达30%。美国运营商未来的大规模投资,将为其提供稳定的营收和利润,其全球5G合同的数量也仅次于爱立信。总体而言,基本盘面是比较稳定的。在中国市场,诺基亚的份额不高,近期的市场表现有所波动。
有别于另外三家设备商,诺基亚曾经合并过多家大型公司。它的净利润是几家当中最低的,仍然处于盈亏线附近,并购后带来的阵痛还会持续多久,仍不得而知。今年3月份,诺基亚宣布更换CEO,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调整,也需拭目以待。
激荡变幻的2019年已经过去,新的征途业已开始,大江大河,奔腾不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全文完)
本文作者Patton,通信行业资深从业人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