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下得AI等技术如何升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防疫战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大城市迎来返岗潮,据交通部数据,全国有超过1.6亿人返岗。机场、火车站、社区、医院、商超等公共场所遭遇前所未有的防控难题,“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2月4日,工信部向人工智能相关学会、联盟、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
当口罩成屏障、接触有风险,生物识别技术面临全新挑战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发生前,人脸识别技术早已在机场、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广泛应用,因其可以准确核验旅客身份、提高通行效率而备受青睐。为防止病毒飞沫传播,旅客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摘掉口罩配合人脸识别安检的风险巨大。日前,宁波市江北区一名男子因外出买菜未戴口罩,与另一名确诊肺炎患者仅短暂接触15秒后就感染了肺炎。无需摘掉口罩识别及口罩佩戴状态的预警,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新的考验,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除飞沫传播外,接触也是新冠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曾有新闻报道,在广州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在此非常时期,指纹、指静脉识别等接触性识别产品,在公共场所或多人同时使用的场景下,存在较大的接触传染风险。
“戴口罩”让人脸识别技术一定程度上受阻,“非接触”让指纹、指静脉识别技术遭遇瓶颈,当口罩成为屏障,当接触引发风险,疫情防治发起对AI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锤炼,生物识别技术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智能防与控多措并举,多模态融合呼之欲出
有没有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在识别人员不用摘掉口罩、护目镜情况下精准识别,同时又能避免接触式传染?眼神科技技术负责人介绍:“单一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并且可以做到无接触,不受口罩、护目镜影响。不过,虹膜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快速精准核验人员身份,但对高热人群的识别筛查,对病毒携带者的行为轨迹分析,以及对口罩佩戴状态的预警等,还需要其他识别手段的辅助。疫情当下,单一识别技术的瓶颈尤为凸显,多模态识别融合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智者避危于未形,安防“安”在“防患于未然”。可以预见,此次疫情的当下及疫情之后,“戴口罩”和“无接触”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根植于民众潜意识中的习惯;而员工的远程办公,企业的远程数字化管理,民众的远程消费都将迎来蓬勃的发展,进而也对身份认证、信息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如何平衡便捷性和安全性,如何同时兼顾快捷的检测预警和严谨的认证授权都给当下的传统识别认证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融合应用的多模态生物识别,必将成为疫情当下及未来身份识别与认证领域的发展趋势。
科技抗“疫”百家齐鸣,逆行求索AI之路
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科技公司、AI创企纷纷冲入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防疫一线。百度推出AI体温检测技术,阿里联合大华推出“AI防疫师”远程识别体温异常、不戴口罩的高危人群,京东开通“抗疫医疗物资采购+应急智能供应链平台”,专注多模态生物识别的眼神科技打造了“‘视神’-多模态智能识别综合防疫平台”,通过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结合热成像测温技术,非接触地实现对未戴口罩、高温人员的快速发现、识别、预警及追踪。目前,AI防疫方案正陆续在各地应用上线,他们正用科技为当下疫情防控以及疫情之后的智能防疫建设贡献力量。
科技向善!面对疫情,AI企业肩负使命,同舟共济,共筑科技战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