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产品CCGA封装器件高可靠组装工艺研究及进展(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4.2 CCGA器件回流焊接
回流曲线采用RSS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PCB表面所有大面积地覆铜与小面积铜箔的焊盘以及CCGA器件在进入回流区域前保持相同的温度,以获得回流时的最佳焊接效果。在进行回流前,先完成PCB组件的测温,测温过程中热电偶分布如图14所示。热电偶3用于监测PCB表面的温度,热电偶2用于测试CCGA芯片上表面的温度,热电偶1安放在芯片底部中央,可较为真实的反映元器件底部中央的温度分布。
实际测温和回流过程中均使用氮气进行保护,在综合考虑温度设置和链速的前提下,最终测温结果见图15。预热阶段结束温度必须低于焊料熔点温度(183°C),在110°C左右,预热区一般占整个加热通道长度的25-33%,升温速率在0.5-2.5°C/s;活化区一般占加热通道的33-50%,普遍的活性温度范围是120-150°C,升温速率在0.5-0.6°C/s;回流区的作用是将PCB装配的温度从活性温度提高到所推荐的峰值温度,有铅焊接典型的峰值温度范围是205-230℃,时间约为30-90S。在回流区内,液态奸料内部的原子与元器件引脚和PCB焊盘之间进行反应并生成适当厚度的IMC层,保证结合强度及电气连接。
3.5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可视焊点常规检验
使用带有斜视功能的检测系统对完成焊接的CCGA周边外围焊柱焊接情况进行检查,图16是Pb80/Sn20高铅柱焊接后的光学检查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焊锡对铜带缠绕的Pb80/Sn20髙铅柱沿圆周方向100%环绕,满足检测标准要求,且焊锡在高铅柱表面润湿良好、焊料适中;可视范围内未发现高铅柱弯曲,全部高铅柱未发生倾斜且全部位于焊盘中央,这得益于贴装前的校形处理;焊锡在高铅柱表面爬锡良好。
3.5.2隐藏焊点X-RAY检查
3.5.3金相切片及SEM
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焊点存在局部轻微裂纹存在,如图24所示(感觉应为图25)。这些轻微裂纹均出现在铜缠带与焊料的结合处(焊料与焊盘之间未发现裂纹),裂纹没有向内部萌生的迹象,初步分析认为:Pb80/Sn20铅柱外面的铜缠带局部可焊性不好(可能是来料时,铜缠带端面位置已氧化),虽然在焊接前采取了一定的工艺手段进行了高铅柱端面的去氧化处理,但对于侧向的铜缠带的氧化层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工艺局限性,目前行业上比较常用的办法是使用微细金属毛刷进行氧化层去除,但这种微细毛刷对氧化层的去除能力以及是否对铅柱质量造成影响,仍需开展一定的工艺试验验证。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局部轻微裂纹发生在铜缠带与焊料的结合处,并非参与焊接的主体(高铅柱与PCB焊盘),因此对焊接质量影响不大。
4结束语
CCGA封装器件在高可靠产品中大量选用,其特殊的封装结构形成带来了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工艺要点较多(例如焊柱断面氧化、共面度、引脚歪斜、曲线设计等),若这些工艺性问题处理不当则可能影响产品最终的可靠性。本文针对上述需求开展了CCGA封装器件髙可靠性组装工艺研宄工作,从全流程角度详细论述了CCGA器件的组装过程和工艺方法,同时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研宄所可靠性研宂分析中心合作开展了焊接后器件的环境应力试验与分析工作。
从工艺研究试验结果分析看,CCGA器件(Pb80/Sn20)焊接后,焊料与PCB焊盘及焊柱间润湿良好,未见明显润湿角偏大的现象,焊料与焊盘间形成的合金层均匀连续,厚度在0.5μm-3.0μm之间,均匀处约在lum左右,从形貌上看,基本以Cu6Sn5的典型扇贝状形貌呈现,均未见明显的Cu3Sn形成;焊柱与器件焊盘成形的合金层连续,少量焊点合金层厚度较厚,但大部分焊点的均匀处厚度在1um-3.0ym左右,说明焊接工艺(温度、时间)较为适宜,CCGA器件焊接工艺良好、稳定。
(完)
本号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高可靠电子装联技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