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潮流下,智能音箱市场竞争激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物联传媒)
毫不夸张地说,智能音箱这块物联网的大蛋糕已经被亚马逊、谷歌、阿里、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分得一干二净了。如果说2019年,互联网战事不紧,都在厉兵秣马,那么2020年,互联网巨头们的战势或将烽烟四起,其中一块主战场就是智能音箱。
毫不夸张地说,智能音箱这块物联网的大蛋糕已经被亚马逊、谷歌、阿里、百度这些互联网巨头分得一干二净了,根据数据统计机构Canalys在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分布情况来看,亚马逊独占36.6%的市场份额稳坐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阿里13.6%、百度13.1%、谷歌12.3%、小米12.0%,这五家公司总共拿了87.6%的市场份额,其中还不包括苹果HomePod的市场份额。
正所谓天时地利、顺势而为,在传统互联网红利见顶的这些年,新的数字产业形式不断崛起。而在这些潮流当中,物联网也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两者从定义上就有着最相似的本质——联网,我们也看到了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聚集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方案。例如,平台层作为核心端,需要的正是这些企业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在物联网大潮流下,智能家居是最接近C端用户的终端场景,而智能音箱作为交互能力最为成熟的产品,使用起来也是最频繁的。试想一下,一个正常人玩手机需要双手和眼睛进行操控有时都会觉得麻烦,更何况是有诸多学习障碍的群体呢,这也区隔了不少用户,在进一步的服务上也会有众多困难,智能音箱在隐私性较高的家庭中,给传统互联网企业拓宽了服务对象的广度以及自由度,增加了一个巨大的服务整合入口。
从入局的难易程度来看,传统互联网公司明显占有巨大的资源优势。首先他们几乎很少涉及硬件领域,其实智能音箱的硬件对于各家厂商是没什么先天性障碍的,笔者作为耳机玩家,深有体会的一点就是,“没钱听个响,有钱玩个花”,在设备音质不赖、价位相当的情况下,看的就是个人喜好,没有“越贵越好”“性价比”之说。那这样的话,买个好耳机不就完事儿了吗。所以单从听觉的角度去讲毫无意义,智能音箱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智能”。
这个智能就体现在资源和技术层面,这也给大多数普通企业入局这个行业提高了门槛。仅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能力来说,就已经达到“劝退”的效果了。嫁接已有的一些外卖、音乐软件是很容易实现的,语音识别也不难,但是算法、数据、计算能力这些没有积累的话,几乎是不可能进一步整合服务。也只有这些大型的传统互联网企业有资本、有能力承担起资源的大量计算、各类大数据的原始积累以及各种开发成本。
就从云计算来看,AWS、阿里云、百度云、雷军的金山云哪个不是自家研发的。仅仅是大数据这一块,笔者此前与研究大数据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关于中小企业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过交流,樊院士表示,中小企业在大数据运用这一块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何把大数据变小,用小部分数据集准确还原大数据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补贴其实也是一个新行业跑起来之前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但是,当行业将要加速的时候,补贴和单纯的智能音箱并不能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智能音箱与自身业务融合的价值以及带来的健康生态才是企业要看得更远的东西。在国内这些智能音箱巨头当中,个人认为阿里在国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和渠道资源。但是,阿里目前在生态上做的并不是让人很满意。
阿里仅仅是把自家阿里系淘宝、天猫、饿了么等平台打通了,但是忽略了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简单的延伸而已、不是拿着自家App自嗨,而是打通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用户的无缝体验。直到2020年1月,阿里将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阿里云IoT负责人库伟负责,这也意味着天猫精灵重回智能家居网络控制中枢的位置。
小米和百度的目标似乎更为明确一些,在2019年11月的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公布1+4+X的品类战略,通过自研、投资生态链企业丰富自家IoT品类和生态,1是手机,4包括电视、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笔记本,X就是生态链企业和合作企业提供的品类。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作为硬件厂商,相比于阿里和百度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小米手机,作为智能音箱的另一个入口,这对于小米守住现有手机用户的资源以及拓展布局都有好处,在2019年3月,小米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加速 “手机+AIoT”双引擎落地。在解决非小米品类的产品时,虽然小米能够利用云对云让小爱同学控制第三方智能硬件,但是目前还不支持与其他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
国内智能音箱巨头统一战线,并非不可能。阿里以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为特色,小米以自家生态娱乐矩阵为主,百度可在内容服务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场景更加垂直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