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否可以完全把真人给替换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幻搭载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工作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I,ROBOT》这部电影,虽然电影中的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当中的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不少人类的工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在4G时代,人类就一开始进行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的研发,但受限于网络传速速度,因而没有得到普及。而在5G时代真正到来之时,人工智能必将得到跨越性的发展,更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作为专业的智能机器人大电流混装端子,艾迈斯拥有近20年锂电池充电连接器研发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电动工具,代步工具等锂电应用设备。拥有近60项自主研发专利,电流涵盖5-300安培,旨在为不同锂电行业提供最合适的公母对插插头。
那么机器人到底能不能取代真人?至少从短期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不久前,阿迪达斯宣布将在今年4月彻底关停两家斥巨资打造的“速度工厂”(SpeedFactory),为自己的“机器人取代工人”的大业暂时划上了句号。
由于欧美地区的人工成本较高,阿迪达斯的工厂大多分布在亚太地区。然而,虽然亚太地区人工成本较为廉价,但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增长。因此,为了走出增长困境,2016年,阿迪试图通过工业 4.0 工厂来提升生产效率,依靠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来取代员工,在德国建立了第一座智能工厂。2017年,阿迪达斯又在美国建立了第二家智能工厂,年产量约为50万双,并定下了在2020年用智能工厂替代50%原有工厂的目标。
全自动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似乎完美契合人们想象中“未来工厂”的模样。阿迪达斯的智能工厂被《经济学人》评价为“重新定义了制造业”,也被视为德国工业 4.0的标杆代表。但如今看来,这家集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智能工厂,并未给阿迪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落成生产仅 3 年,便面临停产的尴尬境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智能工厂的局限性。智能工厂中的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类型的鞋子。而作为全球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的款式多达数百上千种,每一种款式还会有很多不同的配色。而智能工厂中的每一条生产线却只能生产一款鞋子,想要更换款式就需要重新设计生产线,十分麻烦。而普通的工厂,只需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员工就能够掌握不同款式鞋子的不同制作方法,能够根据阿迪达斯的需求进行变化,比机器人要灵活得多。
其次,机器人工厂的成本过高。先从研发成本上来说,仅仅是两家智能工厂,就烧掉了阿迪达斯35%的研发经费。同时,虽然机器人在制作单一款式的鞋子时整体效率要比人工效率高得多,但成本却一点都没有降低。虽然不用聘请工人,但却要聘请工程师,避免智能工厂的运作出现问题。而一名工程师的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得多,再加上机器人等设备的损耗,相当于也要给机器人“发工资”。研发成本、工程师成本、机器人的工资,总体算下来,智能工厂的成本要比普通工厂高得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阿迪达斯被迫放弃了智能工厂,继续使用普通的工厂来生产产品。目前来看,机器人大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而又重复性的工作,只能说是协助人类工作,距离真正的取代人类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于机器人能否在未来取代人类工作,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