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引入RFID、VR等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球面监控器旋转一周,镜头拉近,发现一名施工人员未戴安全帽,自动识别不安全行为,抓拍该名施工人员的照片上传至“智慧工地大数据集成平台”。此时吴跃进的手机上弹出一条消息,提醒施工现场有工人存在危险作业的情况。这一幕就发生在宝安1990(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吴跃进手机上安装了该平台,能够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状况。
如今,吴跃进不需要亲自巡视工地现场,从“智慧工地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屏幕上也能轻而易举得到:图书馆和文化馆加固改造工程完成90%、砌筑工程完成30%、支护桩完成总量95%、冠梁完成总量40%、土方外运完成2.8万方······这些工程数据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可实现不断更新,工程进度通过手机、电脑上的大数据平台就可掌握。
这是在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的指导督办下,施工方为打造“智慧工地”所搭建的平台,该平台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作业人员,施工机械,建筑材料,规范制度,施工环境”五大生产要素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使施工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劳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A.VR浸入式安全教育系统 打造“智慧工地”严把安全生产关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工地现场总是尘土飞扬、机器作业声“轰隆轰隆”不绝于耳。而如今,传统的工地已经被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VR等“黑科技”包装升级,“智慧工地”应运而生,实时的环境监测管理、远程视频监控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等应用,让工地越来越智能化。
作为项目施工方的管理人员,吴跃进介绍,通过物联网、可视化仿真技术,在建筑各楼层出入品部署超高音频RFID读写器,自动读取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帽上RFID标签信息,实现人员定位功能,及时反馈用工人员、工种在作业面的分布情况,在施工现场的多个角落安装了50多个网络高清摄像头,结合AI识别分析能够识别不安全的施工行为,如未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易燃易爆场所吸烟等,同时通过安装传感器,能够24小时实时监控工地上的用水、用电、消防等情况,为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在宝安1990升级改造工程管理中,代建单位通过引入VR浸入式安全教育系统,创新安全教育模式,由“平面”转“三维”,变“枯燥单调”为“生动形象”,如今工人进入施工现场的第一课就是体验VR沉浸式安全教育系统,通过VR安全体验设备,按照不同工种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事故场景模拟,增强安全教育的真实感,提升了工人安全防范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提高了安全文明施工的水平。
据了解,宝安1990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集成视频监控、智能水表/电表、人员定位等数据,应用计划、劳务实名制、安全质量等管理系统,对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全面实现项目运营状态的多维度、多层次可视化,为公司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该项目在2019年国家级“两制”检查中得到优秀评价,被评为宝安区住建局2019年第一、三季度安全生产示范“红榜”工地。
此外,在宝安区住建局2019年度安全生产示范“红榜”工地评比中,除了宝安1990(图书馆、文化馆、音乐厅)升级改造工程,还有宝安区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程荣获第一、二季度宝安区“安全生产示范工地“红榜”工地称号以及荣获了“深圳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奖”;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第一阶段)基坑工程(基坑支护、土石方、桩基础)荣获第一季度宝安区“安全生产示范工地“红榜”工地称号。在宝安区每季度获奖的工地中,宝安区建筑工务署至少占其一。
B.探索BIM技术的数据化工具 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近年来,颠覆传统的建造设计只能在图纸上进行,突破平面式的建设设计方案。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能够实现三维建模,完成对建筑工程的受力分析、材料用量计算、抗震分析等。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三维建筑模型,实现工程监理、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数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不断创新探索BIM技术在施工建设中的运用,提供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更好利用BIM技术优势,指导BIM技术应用,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在参考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应用的基础上,制定了《施工阶段 BIM实施指引》。
BIM技术通过数据建模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尤其对于医院建设这种专业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以提供管线碰撞检核、模拟施工、检验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工法,对项目安全、质量及进度的管理和控制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实践的过程中,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结合宝安区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上部建筑,探索制定《施工阶段BIM实施指引》,具体包含:1、制定接收设计单位BIM成果的标准和清单;2、引入第三方BIM咨询单位,对BIM成果进行评价;3、明确施工及监理合同条款中对BIM的使用要求条款;4、明确各参建单位在施工阶段中利用BIM技术需要完成的工作。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的施工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正在迈向新台阶。
C.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宝安区建筑工务署推进智慧管控体系改革
除了VR、BIM等技术的“尝新”,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不断与时俱进,联合项目施工方推动“智慧工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其中,在研究智慧管控体系方面,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先后前往市工务署、区住建局及相关智慧工地现场进行学习调研,探索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率先建立了工程信息数据平台并上线使用,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及数据共享。
据了解,截至目前,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的工程信息在线监管平台系统(EIM平台)已收录47个项目信息,共57265条记录,实现了项目工程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在线检查、监督指导、数据分析、信息展示等全过程的管理。
通过在信息数据采集平台实时上传施工、监理单位工作日志、报告、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我们计划在今年内完善工程信息在线监管平台系统,实现在移动端实现考勤打卡、工程巡检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及现场管控力度。”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综合计划科副科长介绍。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政府工程管理全过程、全痕迹、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建立起工程信息数据库,消除甲方、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信息孤岛、数据碎片问题。
区建筑工务署综合计划科副科长介绍,下一步,为系统化、精细化管理工程项目,我署开展了智慧管控体系的研究,探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工程建设管理全生命过程的监督管控体系。
2019年,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开始建设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政府公共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在线上完成文件流转、审批等工作,提高管理部门的审批办事效率及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政府工程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标准化、多部门多用户的业务协同,建立全方位、开放式、智能化、大协同的政府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推动政府工程管理的高效、透明、可控。
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智慧工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将从安全教育和现场巡查智能化;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第三方质量和安全巡查信息化;项目成本管控信息化和建筑设计、施工、物业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五大方面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