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交互技术植入到可穿戴设备是否可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如同时尚一样,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掀起一场产品变革的飓风,从某一处出发,然后迅速席卷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流行便是如此。
从日常使用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到高端的智能眼镜、智能珠宝,再到别具一格的智能T恤、智能手套等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将从今年的1.132亿件增加到2021年的约2.223亿件,前景无限。但在整个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阴影也随之逼近。
在经过2015年的大爆发之后,智能手表不但没有应厂商的期望,成为人手一只的潮流,出货量反而开始大幅下降,一些老牌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鼻祖Jawbone则破产倒闭,整个行业更是被预测未来四年都将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
那些被媒体热炒的产品诸如智能服装、智能珠宝等,更像是业内一场狂欢独角戏,真正推广向大众结果还未可知。智能可穿戴设备似乎进入了一个缓和的瓶颈期,要想走出困境,继续高歌猛进,或许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突破点。
在此背景下,近些年一直在进步的语音交互技术,就成为了众多厂商的关注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想法:将自然语言交互技术植入到可穿戴设备中。
这种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语音交互技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来构想的。
比起文字来说,语音识别的普遍适用性更强,不管用户识不识字,只要能说话,系统在识别之后,应用基本就能听懂他的需求并给予满足。这样的话,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有小孩都能轻松使用。
而且如今的语音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就拿人机交互领域的服务商欧拉蜜来说,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九成以上,应用甚至能够和用户进行稍微复杂的多轮对话。照这样的发展速度,
在未来,人机交互会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将语音技术植入可穿戴设备并不是幻想。
其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万事万物皆可互联,用智能语音技术来统一操控设备是当前的一个流行趋势,如智能音箱等等。但人们不可能随身携带智能音箱出门,拥有语音助手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也不是时刻都方便使用。
因此,将语音交互技术植入最为方便携带的可穿戴设备里,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想象一下,如果智能手表里植入了语音系统,当你想要打车的时候,或许不再需要掏出手机,只要抬手说一句:帮我打个车,语音系统会迅速识别你的指令,帮你寻找附近的车辆。
同样的,如果智能眼镜里加入了语音交互系统,那么当你因为过度用眼而疲惫的时候,智能眼镜就可以扫描文本,并且帮你“念”出来。这样的方式或许还可以适用于盲人读者。加入智能语音,能给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而且智能可穿戴设备形式多样,手表、项链、眼镜、服装都可以作为载体,可以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语音交互的魅力,让语音交互更加普及。
当然,要讲语音系统植入可穿戴设备,也就涉及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语音识别与语言理解能力要非常优秀。但现实中,人机交互往往还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说话要靠近、发音要标准、环境要安静、不能连续对话、不能打断等等。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只会成为另一个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障碍。
对此,国内新兴的语音服务商欧拉蜜有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
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识别效果,欧拉蜜应用了最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的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建立了大量的声学模型,能轻松识别各类人群的声音。
同时,通过深度学习处理各类环境噪音,可以让用户在不需要特别优化音频或者处理噪声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良好的识别效果。即使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听得清,听的懂。
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欧拉蜜可以根据用户上下文的关系来理解语义,能有效的消除歧义,推荐相应的答复或信息数据。而且通过欧拉蜜专利技术的结构化知识库,能自动处理句法纠错与同义词等问题,并提供结构化的答复信息,用户可以轻松询问如天气、百科、音乐、地图等领域的各种信息。
除此之外,欧拉蜜还提供语音唤醒和离线命令词识别,即使没有网络,只要通过指定的语音指令,也就是预先设置的唤醒词,就能唤醒配备的智能硬件产品或者应用。如果把这一功能加入可穿戴设备里,那么开启设备的过程将大大简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不断的更新迭代,未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的支持下,智能产品也将会不断朝着解决用户痛点的方向迈进。如果还一味地固守自封,必然只能遭到市场的淘汰。
或许,携手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会是已经开始没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再次焕发生机的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