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一些应用探索介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月3日,分享通信尚·5G新商业论坛在北京盘古酒店成功举办。在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主任研究员刘建军发表了5G应用探索与实践的演讲。
刘建军回顾了通信技术演进的历程,总结了从1G到5G通信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从大哥大到现在全连接的5G,通信技术走过了精彩的发展历程。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将赋能多个行业,形成新连接、新应用、新产业、新生态。
刘建军总结,5G将有多个新特征和新能力。其中第一个新能力是切片能力。刘建军指出,网络切片包含无线切片、传输切片、核心网切片,具备资源隔离、功能定制、质量保障三大特征。面向行业,网络切片可以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专网”能力,承载大流量和低时延服务。第二个新能力业界广泛关注的边缘计算,5G边缘计算实现云网融合,具有数据安全、降低时延、节省传输、能力开放等优势,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5G还具有较强的安全能力,包括增强的接入安全、全新的功能隔离、强化的基础设施安全等。
运营商正在成为5G改变社会的主力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刘建军介绍,中国移动提出5G+计划,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是5G+4G的协同,通过协同实现5G的内驱动能力。第二个是5G+AICDE,即将5G作为接入方式,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5G融合的外延能力。第三个是5G+生态构建,通过5G网络与无人机、机器人、AR、VR、高清视频等的结合,更好地实现5G与行业应用的结合。最终实现5G+X,赋能各行各业,这也是5G+计划的第四个方面。
随后,刘建军介绍了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一些探索,他表示,5G+赋能不同的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个差异就是场景上的差异。未来5G是多样化的,类似于港口、医院、园区都属于局部化的场景。从广域来看,民航客机、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场景等对5G都有更高要求,在具体场景方面也有不同的覆盖要求,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有些需求需要打包服务方能满足。
中国移动在5G+的探索上进行了广泛尝试,发布了一系列白皮书、应用案例。刘建军对中国移动在5G业务领域的案例和尝试进行了分析,包括5G+视频、5G+VR、5G+工业物联网、5G+能源、5G+交通等,比如中国移动和南方电网基于5G的低时延、高可靠,开展了基于5G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采用了网络切片等技术,进行了智慧电网测试,也提出了5G切片联合智能电网的应用。这些项目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刘建军最后总结,在5G+X方面,各行各业对于未来应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5G可以为社会贡献巨大的价值。第一,可以用5G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无人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第二,5G可以带来普通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5G多样化的终端获得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的服务。第三,通过5G赋能各个行业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包括政务、治安、环境、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及时化和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