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移动式机器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续航里程和驾乘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了广大消费者怀抱。然而,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充电难问题困扰着许多新能源车用户。在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不时会出现充电桩数量不够或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据的情况,让电动车车主很是头疼。
为此,大众集团发布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移动式机器人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这一理念由大众集团零部件部门(Volkswagen Group Components)提出,旨在实现自动化、跨空间的汽车充电体验。通过App或V2X通信启用移动充电后,机器人会自动移动到车辆附近并与其建立通信,从开启充电盖板到插拔充电枪,整个过程无需人为介入。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以下视频了解其工作原理。
具体来看,这套系统由移动机器人和储能装置组成。机器人配有摄像头、激光扫描仪和超声波传感器,能够识别障碍物并作出反应。机器人负责牵引储能装置(充电车),根据用户请求自动行驶至汽车停放位置。找到汽车后,机器人执行充电动作并留下充电车为车辆充电,待充电完成后再返回收集充电车。充电车的电池容量约为25kWh,DC直流充电功率最大可达50kW,每个机器人可同时拖挂多台充电车。
大众ID.3
大众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统目前仍处于研发过程中,市场投放仍需时日。而在国内,已有新势力车企抢先投产了这一系统,例如不久前上市的爱驰U5。爱驰的移动智能充电机器人采用了内置电池,而不是大众集团的分体式设计,不过二者的移动充电理念基本相同。
爱驰U5
从技术角度来看,推广充电机器人需要通信协议的支持,安全的网络环境也不容或缺。此外,由于不同车型充电口位置不统一,机器人在停车场较为狭窄的空间内可能难以施展拳脚。典型的例子是,目前常见的停车位尺寸难以同时容纳汽车、机器人和充电车,使用车侧充电口时机器人会侵占相邻车位空间。
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动车续航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基本能够满足城市通勤需要。拿2019年来说,NEDC续航超过400公里的新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者痛点逐渐转变为充电时长和便利性。充电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进步,而充电便利性更多与配套设施相关,需要在全产业链范畴内下功夫。大众集团的移动机器人概念颇为巧妙,依托网联化科技,将“车找桩”变为“桩找车”,为充电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