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政府治理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趁着区块链热潮,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探索“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区块链如何来优化政务管理?对普惠金融领域将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永新。
区块链技术
加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证券日报》记者:各地政府在加大对区块链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区块链技术与政府治理相结合,是您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能否结合您了解的实际案例谈一下,在政府治理中区块链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赵永新:自2015年7月份国务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问题,电子政务体系内各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形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数据共享难推进,存在办事入口不统一、平台功能不完善、事项上网不同步、服务信息不准确等诸多痛点。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可以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智能合约能够促进多部门业务协同办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比如杭州市政府推出的“政务服务链”,使多个“政务+区块链”场景有了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支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实现市民“零跑腿”和“无纸化”办理。
《证券日报》记者: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资产是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字资产交易监管也迫在眉睫。您对国内数字资产交易监管有哪些建议?
赵永新:一方面,监管创新是应对金融创新的有效方法。数字资产交易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相较传统金融多元化、混业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等特点,更加突出产品设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传统金融的非经常性风险。比如,利用沙箱监管,可以通过监管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实时沟通纽带确保测试阶段业务运行的合规性,进而达到保护创新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创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拥抱监管,同步引入监管部门作为节点之一,共享相关数据,并通过智能合约等技术将违法违规行为排除在创新之外,更有效地鼓励创新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区块链信任机制
加速普惠金融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普遍被业内外看好。能否请教下您,金融对区块链技术是否有硬需求?区块链将带来哪些变革性的影响?
赵永新:区块链对金融行业意义重大。区块链是一种集成技术,汇集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密码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于金融业而言,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解决了信息对称的问题,共识机制算法解决了数据可信的问题,非对称加密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而智能合约解决了效率提升的问题。这四大技术特征恰恰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问题。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风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而区块链解决了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可信难的问题。这将大大降低金融行业的尽调成本,同时有助于金融风险防范,而智能合约更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证券日报》记者:早在2016年,您就提出,区块链技术对于促进中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普惠金融有重要作用,请问如何理解这句话?
赵永新: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尽管各监管部门支持政策频出,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创新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普惠金融增速也很快,但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还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不能确定中小微企业的还款来源时,只能用抵押或担保的模式来防范风险。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隐患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
区块链是建立信任的机器,不仅让陌生人间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共识算法建立信任,也能让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建立信任关系。通过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构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够在企业授权的前提下,真实可信的共享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这大大降低了银行前期尽职调查的成本,同时降低了信用风险,智能合约还能实现智能放贷、智能收取利息和智能风控等,进而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