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正式上岗 辅助“操刀”减重手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20日上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6号楼3号手术间,医院院长、全国著名微创外科专家胡三元教授主刀完成一例袖状胃切除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手术新添了一位“硬核”助手——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经查阅相关文献及数据库,这是山东省第一例由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参与完成的袖状胃切除手术,也是我国首次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超级肥胖病人的袖状胃切除术中。
女孩减重手术,
机器人“上岗”
19岁女孩青青(化名)近日慕名来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希望通过袖状胃切除手术实现减重目的。身高170厘米,体重299斤,BMI指数达到52;虽然目前生活自理没问题,但她稍微一活动就感觉憋喘无力。减肥,成为青青的迫切需要。
根据其病情表现和检查结果,胡三元教授认为,青青在患有极重度肥胖的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肥胖相关的心、肺、运动及生殖系统并发症会陆续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术前会诊讨论,结合家属意愿,医院决定启用最新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来辅助手术。
12月20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6号楼3号手术间。此时麻醉已经完成,主刀医生胡三元教授及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就位。
铺无菌单,建立气腹,置入腔镜,并在腔镜监视下,开操作孔,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四只机械手臂分工明确,将操作器械通过穿刺通道置入患者腹腔。
随后,胡三元离开手术台,来到不远处的控制台前坐下。在他的操作下,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上岗”……
视野更清晰,
“手臂”操作更灵活
首先要显露幽门,将胃大弯侧、胃底完全游离。
胡三元双手伸进操作杆,轻轻捏夹移动,双脚激活能量平台,机械臂根据指令,在患者腹腔内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灵活翻转。
据介绍,脾脏与胃距离很近,且交通血管丰富,若游离不仔细,容易造成脾脏损伤及大出血。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可提供最大可以放至15倍的立体三维高清视野,与传统的腹腔镜成像系统和开放手术相比,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和神经血管的走向更加一目了然。
将胃大弯侧、胃底完全游离后,胡三元教授在团队自研的专用引导管标记引导下,采用内镜下切割闭合器距幽门4cm处沿大弯侧切除多余的胃体、胃底。
“手术大概切除了患者70-80%的胃。”胡三元说,对比腹腔镜的直线操作器械,机器人的可操控性更强,不仅可以540度旋转,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完成,还可以模拟人的手腕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操作,快速完成分离、转动等操作。
切割完成后,缝针、缝线被送入患者腹腔,胡三元教授开始进行切缘处缝合加固。犹如钻入了患者腹腔,借助机器人手臂精确快速地完成了缝合、打结等一系列动作。
医生得“解放”,
将“操刀”更多手术
随后,被切除下来的胃组织通过患者腹部戳孔取出。手术顺利完成,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出血。
胡三元教授还有一个手术感受——轻松。
“借力机械臂,能消除手术医生可能会有的手腕颤抖,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同时,坐着操控机器做手术,不像传统腔镜手术需要长时间站立,能有效节省医生体力。”胡三元说。
当然,坐在操控台边的压力并不比手术台上小。胡三元教授指出,手术机器人对操控的医生、护士和助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参加培训,获得相应的资质,才能操作机器人完成手术。目前,胡三元教授团队已有4名医生顺利完成相关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此次“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标志着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进入“机器人精准微创手术”时代。胡三元教授表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将在医院各领域的复杂外科手术中发挥作用,提升医院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同时,医院此次引进最新的拥有双操控台的第四代顶级配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既可以方便两名大夫同时操作,也可用于教学及培训。
主刀医生不在手术台前,而是坐在一边的控制台旁;双手伸进操作杆,不远处机械臂随其双手灵活运作;镜下器官解剖、血管神经走向一目了然,犹如置身3D影院……
12月20日,山一大一附院(省千医)首将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超级肥胖病人的袖状胃切除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