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可以给制造业带来什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提起区块链,您首先会想到什么?
作为一种数字技术,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地的区块链,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产业领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看来,未来区块链技术在中国最重要的应用空间当属工业制造等领域。
那么,区块链技术究竟能给制造业带来什么?又如何与制造业技改相结合?近日,记者前往广东调查采访。
数据可溯源、报告可验证为制造业构建“信用网”
走进广州黄埔区新欧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台大型液压马达检测设备正在为汽车“体检”——透过连接的管道,检测设备周身密集分布了20多个传感器,将液压马达的压力值、流量和温度等数据实时采集并联网上链,牢牢记录在云端,供客户查验。
质量检测,是工业生产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第三方检测服务商,检测结果是否公正可靠,对于促成交易至关重要。
“过去做设备检测,客户不信任检测中心,经常派人来现场监督,有些买家甚至从外地大老远飞来广州,一来一往,耗时长、成本高不说,效率也低。”在承接过上百家制造商的检测订单,听了不少客户意见后,新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起新谈起区块链,有些“相见恨晚”。
设备联网后,新欧机械今年上马了区块链技术。“现在不仅能实时采集检测数据,更重要的是,原始数据可溯源、报告可验证。”王起新指着正在运行的检测设备说,如今采购商坐在家里就能在终端获取可信报告,真正在器件供应方、设备检测方和终端用户之间建立起一个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互信机制。
区块链何以能为设备制造商们一解烦忧?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学成给出答案,“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这些技术特点能促进供应链协同,从而赋能制造业发展。”
“整体上看,制造业是由信息流牵引实物流,但产业链上各环节间的信息很难隔环共享,供销商信息不对称严重,使得实物流阻力很大。”在他看来,区块链基于分布式网络记账,使得无需通过第三方即可进行点对点交易,大幅降低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协同效率。
不只是新欧机械,在对区块链企业采访中,“信用”成为常被企业家挂在嘴边的高频词。事实上,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正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构建起一张巨大的“工业信用网”。
“信用是达成交易的前提,信用缺失或者不足是导致交易摩擦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杨学成指出,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解决了设备“上网”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则通过破解信息不对称和实现数据可靠性,解决了数据的“信用”问题。
在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书升看来,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工业信用载体,区块链是一项技术支撑手段。“工业信用”的建立,可以说是制造企业的生命。“通过构建‘工业信用’,将大大减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购买商在选择产品时,数据背后反映出的工艺水平和使用维护情况真实可靠,而供应商则不需要品牌推广便获得了品牌价值,从而将精力从打广告更多转向制造和研发上,专注于提升整体工业水平。”
数据防篡改,给设备上“锁”促智能化改造提速
随着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大量智能设备将形成海量信息流。如何保证在线数据安全,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所关心。
去年10月,中设智控为清远市北江大堤项目进行了物联网智能控制改造。过去,监测水闸设备运行情况,全部依靠人工巡检和人工记录,效率低下,差错率还高。设备联网后,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巡检完成率由原先的70%提升到98%,水闸故障率下降了80%左右。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企业就有了新烦恼。
“联云上网后,企业又开始担忧数据的安全保障问题,倘若关键数据在云端被人篡改,很可能造成决策误判。”杜书升说,区块链技术具备高度透明、不可篡改的优势,恰好实现了对智能设备的有效控制。有了区块链的“加持”,项目系统的安全性提升了70%以上。
在杜书升看来,在智能化时代,设备的安全性反映在运行数据中。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了数据“诚实”与“透明”,在一定程度上为设备可靠上了一把“锁”。
以区块链满足企业数据安全诉求,北江大堤只是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表现出强劲的需求。
正是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安全管控、透明管理上的独特优势,明珞汽车加速了自身的智能化改造。
“目前明珞装备正在推进智能体系建设,以寻求时机对接相应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对设备运行、维护保养、供应链交易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指着一条智能生产线旁的显示屏说,未来设备实时监测的各项运行数据将全部上链,建立全过程追溯与管理制度。
“组建高效、低成本的工业互联网,是企业构建智能制造网络的关键环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经贸室主任何岸说,但在传统的组网模式下,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中心化数据中心实现,不仅提高了组网成本,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也较差。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计算和存储需求分散在各个设备中,既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维护成本,也能有效阻止任何单一节点被恶意操控的风险,实现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杨学成分析,很多产品的原材料极其重要,生产加工以及物流运输中的变化会极大影响最终价值,区块链账本记录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便于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存在强烈的上链诉求。
潜能待挖掘,融合须加快 更多应用场景待探索
在与制造业的融合上,不少企业先行先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已初现,成为企业提升数字经营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的一股新动力。
一批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的产业园区正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根据《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区发展图谱》研究报告,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区块链产业园区,其中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些园区通过与地方政策、产业基金结合,为企业成长赋能。
“应该看到,‘制造业+区块链’潜力十足。”杨学成解释,目前我国两化融合在加快,工业互联网正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制造业应该是“数据驱动、智能控制”,同时,制造业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精准可控,这样的数据特征更有利于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此外,制造业环节众多,参与主体复杂,需要多主体联动,因此必须依赖协同机制,这些都让制造业与区块链的携手成为可能。
如何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让区块链这个“孩子”更快成长,充分释放区块链赋能制造业的潜力?
短期看,应当以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应用区块链的前提是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对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短板。”广电运通链达金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甘波坦言,一些制造企业有意愿尝试区块链改造,但难以承担前期智能化改造的持续投入。“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改的政策扶持,为企业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但空间依然巨大。据测算,目前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达53.9,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8.9%和49.2%。“下一步将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在2018、2019年平台建设项目中支持企业开展区块链技术探索,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面临认知不足的问题。安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星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成熟的市场对区块链技术存在一些误解,一些企业具备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能力,但因对其价值存疑而放弃使用。“建议有关部门在加强对行业监管指导的同时,积极鼓励合规的区块链业务拓展,逐步树立公众对区块链的正确认知。”
长远看,应当鼓励跨产业的数据共享,打通“数据孤岛”。
“数字经济需要多方参与,要把产业生态伙伴转变为区块链节点,实现节点之间的相互赋能,就需要将数字资产开放给所有合作伙伴。”盈盛智创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劲提出,从产业链来看,只有处在不同环节的成员都上链,才能释放更大效益,这就要求逐步实现跨产业的数字共享和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区块链的底层核心技术上还有差距,技术与场景的融合度还不够。何岸建议,在政策层面,应鼓励区块链开发者研发自主可控的平台和应用,鼓励国内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加强合作,加快对共识机制、可编程合约、分布式存储、数字签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逐步推行区块链中加密算法的国产化替代,为打造更加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自主可控区块链平台,促进众多应用落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