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成为无人机竞速强国 职业化是必经之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首次登上世锦赛领奖台,是对过去几年在国内快速发展的无人机竞速项目最好的褒奖。但在中国无人机国家队主教练李丹看来,尽管中国无人机国家队在集体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队员整体实力和水平较之韩国、澳大利亚等世界顶尖飞手还有不小差距,想要真正成为无人机竞速强国,职业化是必由之路。
李丹表示,中国无人机选手较之国外选手最大的差距还是“意识”层面,毕竟很多国外高水平飞手都是职业选手,但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业余选手、半路出家。的确如此,此番代表中国队出战世锦赛的孔海森、强龙等选手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竞速无人机训练,真正接触竞速无人机的时间并不长,这与国外在无人机的“嗡嗡”声中长大的职业选手有先天的差距。
“通过刻苦训练、更多参加比赛确实可以缩小和国外选手的差距,但想要真正站在同一平台,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必须的。”李丹强调。
孔海森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之前在韩国举行的一次世界杯比赛,全程都在下雨,期间还有台风,这对于无人机飞行十分不利,因此所有参赛选手基本都配备了一名助手,主要负责飞机的防水保护措施,镜头的疏水的处理等。但孔海森只有一个人参赛,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请另一位参赛选手临时客串助手。
这个故事也充分说明了在无人机竞速快速发展、团队协作程度很高的当下,我国的无人机竞速保障水平、发展程度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对此,作为本次比赛的执行方星米体育董事长陆世栋表示,作为多年从事无人机配件制造的厂商,本次深度参加世界无人机锦标赛的目的就是通过竞赛的平台,打通无人机生产、竞赛、培训的全产业链条,为中国无人机项目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陆世栋说:“我们和以韩国为代表的无人机竞速职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最主要的差异就是产业化配套。毕竟外国选手外出参赛经常都是一整个团队,但我们往往是孤军奋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赛事、厂商、培训、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传媒等各方面发力,迎头赶上,让我们的无人机产业向职业化靠拢。当然这一过程需要很多企业、机构的合力,但我有信心,以中国人的毅力和创造力,无人机竞速一定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