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助力下 地震预警屡获佳绩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确实在地震预警方面取得了进展。2019年12月9日,四川省绵阳市发生里氏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地震预警系统发出了预警;12月5日,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居民均收到预警; 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
即便预警并非预测,但提前发出预警,就意味着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将被拯救。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
那么,在AI大热今天,安防及人工智能在地震预测、救援方面又有哪些进展呢?
助力地震预警 提高人们警惕
联网地震预警技术是一个全自动物联网,可实现秒级响应。这一功能的实现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当地居民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在听到警报时即可及时避险、减少伤亡,重要工程可以进行紧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其中,报警产品的应用有利于及时监测新震情。报警产品主要是报警传感器的应用,如震动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等。当建筑发生轻微晃动或者局部位置引发明火烟雾时,传感器可将信号传递给报警主机。报警主机联动到整个安防系统,触发整个系统中的报警装置,警示人员逃离。此外,用地震报警器监测到新震情也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分析在视频安防行业应用已久,应用较多的智能分析规则主要有快速移动、人员聚集、徘徊、跨界等等。根据地震前的一些预兆性知识,如震前动物会有反常性的行为动作,将这些动作设置到智能分析规则,作为一个反常现象的参考,提醒相关人员的注意。
总而言之,地震发生时,时间短、强度高,安防产品可以作为个人或者企业单位的预警机制产品来应用。提高人们在地震前的警觉,以便在地震发生时及时撤出受灾区。
参与震后救援 守护公众生命安全
当前技术毕竟只能实现预警,而非预测,这也导致只能减少伤亡,而非避免伤亡。因此,震后应急救援仍旧非常重要。
在搜寻幸存者时,生命探测仪和热成像摄像机能够帮助救援人员在难以接近和难以预测的自然环境下探测是否存在生命迹象并更快的了解伤员情况;灾后地形复杂,找到伤者后,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远程医疗救援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此外,地震后交通瘫痪,智能交通产品可以帮忙指挥部门实时监控各个路口的车辆信息,及时安排相应的车辆控制工作,让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