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人机布局存在哪一些难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经过两年的蓬勃发展,无人机的创业大潮已经退去,许多无人机公司也陆续倒下了。然而,浪潮过后,仍有一批公司在坚持前行。
郑卫锋于2009年创立了臻迪,经过多年的基础技术和专利积累,公司研发出了独特的折叠式蛋形无人机、水下无人机系列。目前,臻迪集团已完成三轮融资,估值82亿元,进入独角兽公司行列。
然而,在愈加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对产品创新的理解程度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判断当下无人机市场,正确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又为臻迪出了一道道难题。
水下无人机布局,难点坑点无数
作为一家以无人机研发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臻迪试图做的就是人类肢体器官的延伸。正如臻迪首席执行官郑卫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不断发明新的工具。”
近日臻迪发布的一款名为PowerEgg X的无人机,这也是其创造的一个新的类别。郑卫锋笑称其为“随拍蛋”,随意的绰号意图说明这是一款可以随时、随地、随拍的高科技蛋型人工智能拍摄机。
首先,在自寻影人工智能摄像模式下,PowerEgg X借助人工智能能力,实现了人脸识别、深度学习和170°的视角跟踪,随时随地锁定用户,并将用户保持在画面的C位。在室内或者室外拍摄,都能有所应对。同时,它还具有锁定记忆功能。即使目标移动超过视角后依然能再次进入,进行自动锁定。同时,借助于大量深入的手势训练,PowerEgg X还可以让用户通过不同的手势实现拍照、录像、跟踪、合影等功能。
其次,PowerEgg X是一种高性能的无人机,配备4K/60FPS相机和三轴机械稳定技术,易于完成高动态航拍。不仅如此,PowerEgg X的风阻等级超过5级,在沿海或多风环境下都能飞行。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于防水套件,PowerEgg X实现了“水面起降”、“雨中飞翔”等雨水环境下拍摄功能。在水上运动航拍,或是应急救援调查以及暴雨中的飞驰飞行,PowerEgg X都能完成任务。
此外,PowerEgg X是一款能够接收声音的无人机。通过SyncVoice视听合成技术,配合手机麦克风、无线耳机等实现便携式高保真拾音,自动同步合成声音和摄像视频,实现视听同步,飞行模式下的续航时间可达30分钟。
随着空中无人机市场日趋饱和,臻迪进入消费级水下无人机市场。目前,臻迪有四款与水景相关的产品,分别是PowerEgg X、PowerDolphin小海豚、PowerRay小海鳐、PowerSeeker寻鱼器。这些产品可用于水上运动时的拍摄、水下摄影、多视角4K摄影以及水上救援、水下测绘等。
但对于水下无人机的布局,似乎难点和坑点无数。毕竟,在水下摄影方面的“用户需求”并不大。相比于陆空摄影需求,人们的水下探险活动较少。一般来说,除非人们有特殊需要,否则他们不愿意潜到水下进行摄影。
同时,水下无人机的研究和开发是非常困难的。臻迪花了三年时间才实现了量产水下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技术壁垒太高,需要跨越十多个专业。仅仅解决水下摄影的折射率、防水系统的设计等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而要涉及导航控制、图像传输、摄像、云台、声纳、无人机、ID设计、应用程序、图像识别、视觉等一系列核心技术,面对新产品研发,臻迪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水下机器人市场刚刚兴起,用户需要市场教育和培训。只有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产品才能逐渐成熟。在硬件领域,有一种说法是“三代出贵族”,起初必须在技术上长期积累,才能得到认同和发展。
最后,水下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开发没有参考对象,与行业逻辑有所不符。可以说,为了开发量产的水下机器人,臻迪踩了无数坑。
行业级还是消费级?
无人机市场有多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好的产品首先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无人机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市场有多大取决于你用它做什么。无人机安装摄像头时可用于航拍,安装监控装置时可用于农业、气象等领域的测量。
但从目前无人机的市场保有量来看,无人机仅有100万台左右,对于没有特殊需求的普通家庭几乎很少选择购买专业航拍无人机。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未来无人机也必须小型化和操作简易化,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臻迪的无人机产品在空中和水中制造领域都还需要经历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的反馈和改造。
不得不考虑的是,无人机市场是走行业级还是消费级市场的问题。显然,在无人机领域,行业级市场可以支持几十个团队,但难以支持上百家公司。而面对消费市场的难度又较大,太高的硬件配置会增加消费级客户的经济负担,而低端的配置又无法满足行业级的需要。
目前臻迪对于行业级的业务就做得太少。它认为其市场容量小,无法完成全球化的任务。但未来,从产业层面到消费层面的界限应该会越来越模糊,是一个跨境的过程。
同时,臻迪公司在业务价值链延伸上还有所欠缺。其无人机战略只是提供平台服务,将具体业务都留给了集成商。其中,也从侧面反映了臻迪在单项业务方面的发展局限。
顺应市场需求,团队比技术更重要
通过发明新的“工具”来改变世界,是臻迪的理想和初衷。然而,它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比技术更重要。臻迪的发展经历了“最初的梦想——生存——技术”的过程。在企业初创期,生存是最大的话题,“活”成为最大的需求。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时,企业技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要凝聚更大的力量,就必须有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拥有向心力的团队。
目前,臻迪集团已经在中国、美国、芬兰、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整合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臻迪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全球主要市场,海外业务占据七成。现在,臻迪已经在水下无人机市场布局了不少的专利,产品销售市场也从欧美扩展到日本等亚洲国家。今年年初,臻迪还与日本软银达成了战略商务合作。但在团队和企业文化上,臻迪似乎并没有向公众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包括臻迪CEO郑卫峰言语中一直强调的也是:“做企业要有足够的冷静思考,臻迪的核心优势是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平台,坚持自主研发,重视专利布局,在用户体验和创新上达到极致。”而技术布局有余,却未见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为此,臻迪旗下公司和英诺基金还一同成立了投资机构,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项目,如激光雷达、计算机视觉等领域。郑卫锋表示,通过投资布局,臻迪未来可以与这些公司深入合作,建立自己的技术生态池。
但面对未来,市场和需求在变化,公司也在变化。现在很难预测五年后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子。未来,企业要想长期走下去,适应市场变化,技术之外,经营好团队,显得尤为重要的。
如何迎接AI布局浪潮?
作为一家主打无人机制造企业,除了无人机的飞行、续航、拍摄功能,臻迪不能忽视的是以人工智能为辅助的硬核搭配。
可以说,人工智能新技术给行业带来了变革,以人工智能为背景的产品将是未来30年最大的技术浪潮。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玩家都会说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就像十年前互联网浪潮来临时,所有人都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一样。
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必须扎根于实际应用中。对于臻迪来说,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不太完善,应用必须缩小到垂直领域才能发挥作用。
首先是图像识别,特别是身份识别和认证。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使用的手机刷脸识别、门禁等方面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实施。第二种是语音交互,亚马逊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基于自己的用户数据为主要成员提供语音交互服务。三是路径规划(包括自动导航)技术的应用,如自动避障、汽车智能驾驶等,但真正实现无人驾驶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未来人工智能的业务发展趋势应该是无人化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化的过程中必须比人的能力更精确。从无人驾驶的角度来看,未来15年,无人机、无人潜艇、无人车等将非常普遍。
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时代,臻迪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足够快,人工智能将是一个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台竞争的时代。臻迪想要在“用户”赛道上不断迭代产品,以解决用户痛点,必须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技术,用跨界思维和创新模式,不断开发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