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 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新的商业模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5G智能时代到来,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位置感知等特性的边缘计算正在崛起,并为智能网联汽车赋能,从而开启新的商业模式。
12月6日,ThunderWorld2019中科创达边缘智能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聚焦边缘智能、AIoT、5G等技术,主要探讨了5G智能时代边缘计算的发展趋势及商业化应用。
会上,中科创达发布了边云协同的物联网开发框架平台TurboX Edge Platform。据了解,中科创达定位于软件平台技术方案提供商,能够提供软件平台、咨询设计服务。目前,中科创达产品矩阵包括:智能驾驶舱、汽车娱乐系统、智能仪表盘、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
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事业群副总裁李维山透露,中科创达的TurboX Auto平台目前已与理想ONE、广汽新传祺等车企合作。
尽管云计算拥有强大处理能力,但如何将海量数据快速传送到云中心成为业内一大难题。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云计算属于集中式大数据处理,边缘计算则为边缘式大数据处理,两者均为处理大数据的计算运行方式。基于边缘计算,数据无需传至云端,在边缘侧即可被处理解决。作为云计算的补充与优化,边缘计算更靠近数据源,具有低时延、更高效的特点。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达5650亿美元。其中,约有20%为边缘云,市场规模可达到1130亿美元。
伴随着5G商业化的开启,边缘计算也被视为5G的核心能力之一。谈及“5G时代如何高效利用边缘计算优势”,中科创达董事长兼CEO赵鸿飞认为,需要从芯片、硬件、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全角度地去理解,进而通过系统工程的方式进行深入地定制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应用落地和商业化。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的到来,汽车整个架构和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性能处理器和数字化的发展,使得汽车的电子化和软件在汽车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由于智能汽车里大部分创新都由软件驱动,我们已迎来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预计到2030年,电子件和软件各占汽车成本的30%。”李维山如是说。
滴滴出行智能控制首席科学家、IEEE院士唐剑认为,“要把交通出行这件事情做好,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人、车、路的高度融合。交通工具需要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其中重要抓手就是‘车路协同’。共享智能汽车是共享出行平台未来的一个重要载体,最典型的智能设备就是行车记录仪。”
作为人、车、环境、数据的接口,由AI加持的智能座舱已成为复杂的边缘计算平台。由于座舱电子成为人车交互的中枢,代表着整车的智能化水平,使得传统车企、第三方服务平台相继加码智能座舱。如今,智能座舱、智能操作系统在汽车产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愈发增大。
亿欧汽车认为,5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边缘计算随之崛起。“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汽车价值链的重心将从硬件的生产制造,逐渐转向系统、算法等软件层面。
会后,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事业群副总裁李维山接受了亿欧汽车等媒体在内的群访。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有删减):
Q1:您认为智能座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智能座舱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您之前曾表示,“智能座舱将朝多屏互动方向发展”,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A1:多屏互动是它的一个表现形式,座舱之所以“智能”更重要的是在于感知人、懂人,具备人的“五感”,但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程度。通过把人、车、路、数据,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整合起来,从而与人产生更好互动。“软件”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整个产业标准化,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否则市场碎片化非常严重。从碎片化到标准化,要整个产业协同起来才能实现。
Q2:汽车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车企开始加码智能座舱,也有像中科创达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中科创达是否面临着一些竞争压力?中科创达有哪些竞争优势?
A2:中科创达定位为赋能者,操作系统是一个天然生态,我们与主机厂不存在竞争关系,大部分产业玩家都是我们的客户。未来,软件也会成为一个重要零部件呈现在主机厂面前。目前来看,业界大多做得比较碎片化,大家做得相对来说比较“痛苦”,主机厂在这方面的话语权不足,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焦虑。随着逐渐平台化、标准化,主机厂在这方面的话语权会越来越高。我们更像一个“齿轮”,大家互相发挥各自的核心价值。
Q3:有人预计,到2020年,智能网联新车市场渗透率将达51.6%。您怎么看?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两年的发展趋势如何?
A3:智能网联的发展在加速,智能网联需要解决的是一个规模化问题,目前碎片化比较严重。未来,整个产业会逐渐集中化:技术、平台、玩家集中化。只有集中化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规模,行业加速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从而产出更多、更好的体验。整个智能网联将呈现集中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随着5G的到来,云端一体,一定是一个“从融合到集中化”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