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功能不断更新 将引领行业进行涅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几年来,行车记录仪和安卓主机屏一直是汽车后市场中风头浪尖的主角。但由于产品差异化小,价格竞争激烈,品牌商和渠道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近一两年逐步显出发展颓势。近期通过走访汽车后市场可发现,“雪崩式的滑坡”正成为行车记录仪和安卓主机屏代理商的心头痛。面对此现状,铁将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意在引领市场,重新焕发后市场的活力,值得分享。
除了牌子,其它没什么区别
“这个行业里,无论什么品牌,尽管各自产品的介绍五花八门,但其实背后就是那么两三套公用方案”,老张算是行车记录仪行业里的资深经销商,算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在他的门店里,堆满了某品牌的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流媒体), “大点的牌子自己开模,小牌子干脆直接用公模,备个几百套就可以开始全国招商了,这种生意,做一天算一天,没前途的”。老张明显对于手上的这个生意深感忧虑,“我们做经销的,就怕厂家倒闭,厂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市场售后的压力就直接压在我们身上了,我们也会被压垮的……”老张的担心,其实是整个行车记录仪行业的真实写照,很有代表性。
原本,我国的行车记录仪以出口为主,直到2011年陆续出现几起碰瓷热点案件,2015年的成都“殴打女司机”事件,以及近年来老人碰瓷事件的频频发生,都不断将行车记录仪产业推向高潮。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行车记录仪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2019年可能将会是行车记录仪产销量的首个下降年。
后视镜/行车记录仪是车主的第三屏
除了录像画面本身,行车记录仪的其它附加功能大多是鸡肋
“应该说,这么多年来,行车记录仪在质量上还是进步了不少”,林总是行车记录仪经销领域的技术派,在圈子里颇有影响力,“早些年退货率普遍高达一半以上,很吓人的,经销商每天睡不着觉,就怕厂家跑路后没着落”,林总想起往事,总会捏一把汗。
“现在质量稳定多了,画质、夜视效果也有很大进步,但就是其他附加的功能太鸡肋、基本没法用”,林总所代理的牌子在市场上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产品没什么差异化,剩下就只能是拼价格了”,林总苦笑着说,“就凭着摄像头,技术上确实没办法变现出更多的实用功能。”
目前市场围绕摄像头开发出来的、却不受待见的“鸡肋”功能有:前防碰撞、盲区预警、疲劳驾驶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 摄像头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受气候条件影响、受复杂的道路光源环境影响,在重要的安全功能上确实无法胜任。
也因为视觉感应器(摄像头)存在上述局限性,因此在汽车业界,如果要实现L3级别的功能,必然是采用“感应器融合”的技术路线来实现,即采用视觉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超声波、毫米波、激光)相结合,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这已成为汽车业界的共识。此外,汽车的控制架构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车用以太网的逐步应用,带宽/速率问题已被解决(传统的总线只有兆级的速率,而车用以太网是千兆级),传统的“分布式架构”正在向“域控制(集中式控制)”转变,这为感应器融合提供了架构上的支持。
感应器融合 -- 汽车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自动驾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这已成为业内共识。而感知能力(多种感应器结合,扬长补短,实现全面的感知能力)、融合/判断能力(人、车、环境的信息融合,形成全面、准确的判断)、策略能力(优化的执行策略,实现安全、智慧的自动行驶)是驾驶自动化发展路上的三大主题。
感应器融合的驾驶体验
而后装市场之所以存在,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后装产品作为前装产业的先行者、验证者,为前装产业尚未有条件普及的功能做市场验证。也就是说,后装功能性产品的发展路线图,其实与前装是一致的、而且常常成为前装的先行者。
后装产品比前装更灵活,更能满足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最近,长期在汽车前、后两个市场耕耘的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前装的“域控制”的技术理念,推出了利用行车记录仪作为主控制/显示器、其它多种感应器作为可选功能模块的集成式产品 -- 行车安全集成(ONE-S),从产品策划思路来看,既带有前装的技术发展方向,又能满足后市场“个性化”、“灵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