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如何为市民服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医院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分时段精准预约挂号,线上、线下预约模式直接缴费,远程“接诊”会诊、实时监督控管……
当互联网+遇上医疗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仙桃给出的答案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打造,用“互联网+”全面优化升级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奔走的脚步不停息。我市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张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应用信息网,横向建立了覆盖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卫生资源管理、基本药物管理、医疗保障、智能监管及便民惠民服务等多线条业务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纵向建立了贯通省、市、镇、村四级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转诊等医疗服务系统,通过纵横贯通的医疗健康信息网,智慧医疗体系初见成效。在我市,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革命,把患者就诊、医生看病、卫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引领就医新模式,打造出信息化便民、惠民的“仙桃样本”,市民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智慧医疗惠民
——看病更方便
“不用排长队、等挂号,等缴费,直接‘自助’就行啦!”市民周帆从外地回来,本月前往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时,享受了一把“自助”服务的便利。他告诉记者,就诊、检查、拿药“一气呵成”,节省了大量时间。挂号排队长、缴费长、看病等待长、看病时间短,一直以来,患者就医的“三长一短”使医疗服务质量打折,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仙桃也不例外。
眼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种“看病必然排队”的情况已大为好转。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率先引进了95台医疗自助服务一体机,市民在可通过自助一体机挂号、缴费、查询费用、打印检查报告单。
不仅如此,健康仙桃手机APP的开发应用,也让市民们体验到了智慧医疗的便捷。轻触屏幕,打开软件,界面弹出,预约挂号、查看历史就诊信息及检查报告等各项功能一一具备,更引人注目的是,APP还设置有“与医生在线互动”“医院满意度评价”等模块。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市诊疗服务排队情况和门诊医生资质特长,科学选择就医地点,避免排队等待,用手机就能获取检验检查报告或完成缴费,大大缩短在医院的非就诊时间。
“真好,真方便。”不久前,三伏潭镇栗林嘴村村民程艳芝到村卫生室做了一次远程心电图诊断,发出了肺腑之言。今年68岁的程艳芝去年8月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按医嘱,隔一段时间,要到大医院做一次复查。由于她的儿子儿媳们都在沿海城市务工经商,自己又不识字,进城体检费时费力,到武汉去一趟各项开支“差不多三四百元,到仙桃也要一两百元”。现在好了,远程心电诊断网络延伸到了村卫生室,她不出远门,就地体检,实时出报告单,家门口能看名医。
去年,我市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成立了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截至11月15日,远程心电诊断基层病例达到13.4万例,日均260例;远程影像诊断基层病例达到4.9万例,日均150例。智能化信息手段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患者在院就诊时间,特别是预约、缴费和化验、超声等环节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
医卫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天,“看病更方便”正在成为现实。我市切实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措施,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智慧医疗惠政
——管理更高效
“这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10月29日,三伏潭镇卫生院村医办工作人员在监管信息系统,查看到丰口头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当日开具的一张处方存在滥输液和过度治疗,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
院领导带领村医办、医务科人员径直赶到丰口头村卫生室,调阅并打印出该处方,现场进行处方点评,向乡村医生指出该处方诊断与用药不尽相符、抗生素使用不太合理,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对当事医生作出暂停执业一周,到卫生院接受《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的决定。
我市对接湖北省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纳入系统管理,将基层His、电子病历与市直医疗机构打通,市卫健委和上级医疗机构可以一账号查看全市各个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和处方,并进行在线点评,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部门监督得到了有效支撑,这也是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成效之一。
通过对接,医生书写的电子病历、开具的检查单据和处方都能同步上传到智能监管平台,平台自动弹出警诫,对大处方、滥检查进行事前提醒、事中告诫和事后审核;对不理会提示仍坚持违规的诊疗行为,一律记录汇总,定期通报和按规定处理。
2019年6月,我市正式启动医共体建设,分别成立了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牵头的两个医共体,市医保局将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2家牵头医院。为了实现医共体有效监管,我市通过信息化,实现了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与市医保系统无缝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实行在线实时监测,对数据明显异常的医疗机构进行重点督导和指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严把入院指征,医疗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共体工作进行监管后,各单位诊疗行为明显改善,严把入院指征,合理收治住院病人,挤干医疗费用水分,10月份全市医共体住院人次同比下降26.16%;例均费用较上月下降1.76%。“智慧医疗将向更广更深的维度拓展边界,加速智慧医疗项目升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医疗惠医
——诊疗更科学
“有了全程健康档案,大大缩短了我们的诊断时间,而且开具诊断也更科学了。”三伏潭镇卫生院内科医生李勇说。
11月19日,三伏潭镇栗林嘴村村民李永想来到镇卫生院看病。经过他本人授权,医生李勇在电脑上调阅了李永想的全程健康档案,他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处方、用药信息、住院记录全部出现在显示屏上。
通过查看他的疾病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李勇医生迅速给出准确判断,进行科学诊断,缩短了诊断时间,医生对病情诊断更有底气。
我市在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通过整合清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形成了121万份个人全程健康档案,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能实时调阅患者历史就诊信息、检查报告、用药信息,大大地提高医生的准确诊断率。
记者了解到,我市打通双向转诊系统和牵头医院及基层医院的His、电子病历,转诊时系统自动携带患者的诊断报告、电子病历及康复计划,有效推动分级诊疗政策实施。
“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系统一体化后,村卫生室实现药品在线请领和自动入库。”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乡镇卫生院能实时查询所辖村卫生室药品库存和门诊业务明细,弥补了村卫生室监管空白,同时诊疗和公卫系统全面打通,医生在接诊时可以根据系统自动弹窗提示,对患者进行建档、签约、随访。
智慧医疗为患者减负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11月20日,通海口镇柳李村卫生室,村医陈绍军正用平板电脑与外出务工身患高血压的村民进行视频,在线询问身体状况,指导用药,并及时在电脑上记录随访情况,以往外出人员签约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市在全省率先启用智能服务包,为基层668个村卫生室下发了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包,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电脑四屏联动。医生利用一个平板电脑、一套一体化便携式体检设备开展在线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工作,所有的公卫服务都通过一个IPAD完成,数据实现后台传输,避免了以往多次纸质填写和电脑录入,减轻了村医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