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区块链进行归纳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
比特币白皮书英文原版其实并未出现 blockchain 一词,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文翻译版 中,将 chain of blocks 翻译成了区块链。这是“区块链”这一中文词最早的出现时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安全风险问题被视为当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为业界敲响警钟。拥抱区块链,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提到比特币、区块链,能让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账本,但是什么是去中心化,或者什么是区块链,却未必都能说得清。数字货币http://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就止步于此。网上查一查什么是区块链,各种专业词汇扑面而来,什么点对点网络,什么工作量证明机制(PoW),什么数字签名、共识算法,把人看得云里雾里,也未必真能搞得懂。实际上,区块链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它并非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已有的这些技术,经过巧妙的结合生成的。如果要搞懂区块链,就要搞明白这些东西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在宏观的基础上,在技术层面做更进一步的深入。
如何理解区块链
首先,引入区块链的理念:将一个基于节点的去中心化共识协议与工作量证明(PoW)机制结合在一起。节点通过PoW机制获得参与到系统的权利,每隔一段时间将交易打包到区块中,从而创建出不断增长的区块链。
这里主要有两个概念:去中心化和工作量证明机制。
如何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一个区块,负责记录交易信息,每个用户的收支情况都被永久的存储在区块中供他人查询。每个节点都会保存一份完整的交易数据,所有这些节点组成了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任何一个节点的数据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
工作量证明机制: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PoW),简单理解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在系统中做过一定量的工作。相较于低效的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例如我们通过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来证明我们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从而得到公司的认可。而这种“工作证明”一般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
首先是技术方面:
第一,区块链的并发峰值极低(无论设计初衷是什么),莫说是70亿地球人,就连一个中小型国家的网络流量,它都基本上不可能撑得起;面对越来越发达的移动支付和网购大潮,这种可能是出于防范的设定,它注定只有崩溃的份;
第二,区块链的加密和解密技术,只能说是目前无法破解,随着大数据的全面发展,各国计算机的算力几何级别地提高,我个人并不认为区块链的所谓安全性可以永久性高枕无忧;
第三,区块链也是代码,那么谁可以保证,区块链绝对不会留有“看不见的后门”以利于特定的开发者或者团队。民间开发者的整体诚信度真的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毫无瑕疵吗?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再来是成本方面:
第一,区块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耗电的。为了维持相当规模的运算,它所消耗的电力也是很恐怖的,那请问,这些电从哪来?电费谁来支付?
第二,区块链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那就必然会有老化故障的问题,其硬件的维修和替换的花费又是一大笔,谁来付?
第三,区块链被大力吹捧的一大优点就是分布式,那它的计算机搁哪啊?谁愿意出地方摆这些机器啊?当发生了上述两点时,这些额外的管理成本由谁来承担?
最后是经济生活方面:
第一,(假如有这么一天)伴随着区块链的逐步应用,不可避免的是,一大堆靠着做金融做中介从而攫取大量财富、维持社会地位的人,将会被断了财路。这些人,在区块链起势之前,不可能不心生警惕大力压制;在区块链起势之后,更难免会拼死一搏,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可以参考,被斗的地主们的反扑)。在他们被完全取代之前,我们不可能忽视这群人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利益,更何况在不少的国家里,这些人甚至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我们真的可以承受得起吗?
第二,区块链的使用有没有门槛,对于贫困家庭他们是否用得起?对于非IT专业人士他们是否会用?这两个起码的问题,会不会在区块链普及的过程中,引发不必要的大规模的由于歧视所带来的社会矛盾?这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