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金融业务都要用区块链技术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1日,在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主题为“新形势下的金融业变革与开放”的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2019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针对目前金融业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近期注意到金融业对区块链的讨论和实践非常热烈,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将区块链神化、泛化的杂音。
根据观察与思考,他认为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集成创新,在促进数据共享、提高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金融领域确实具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各组件技术的成熟度存在差异,不同金融场景对区块链安全、性能、功能等要求也不尽相同。当前区块链更多的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市场证券化等存在多方交易且信任基础较弱的特定场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要用区块链,也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上区块链,更要防止有的人借这个机会来蹭热点,或者加上他们自己的东西。当前,需要负责任地向社会普及相关的金融和科技知识,让群众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些背景情况。他认为金融行业只有找准了应用场景,并且与其他技术有机地、有效地结合使用,才能使区块链技术创新优势和经济社会价值真正得到充分彰显。
接着,李东荣提出要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引导金融科技守正、向善。目前有很多从业机构在提倡守正创新、科技向善的经营理念,他认为这样的理念是客观务实的。但是,再好的理念也需要有制度保障,当前在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情况下,要确保金融科技始终走在守正向善的发展道路上,更应该注重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按照强基础、补短板、零适用、延迟性的原则,以金融数据治理和信息保护、金融科技应用安全管理,金融科技产品检测认证,金融科技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规范等内容为重点,与时俱进地补充完善,包括法律规定、监管规则、自律标准、内控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加快形成多层次的金融科技制度体系,把金融科技创新放在制度的防火墙内,把金融科技风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金融消费者置于制度的保护下,坚决避免“唯技术至上”、“有技术可任性”等一些错误的理念和行为。
当前,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账户数据的关联性和交互性不断增强,金融活动的实时性和不间断性越发明显,金融风险构成的交叉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所有的这些变化都对金融监管的实时性、精准性和穿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李东荣指出要积极发展监管科技,增强金融科技的治理能力。必须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综合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前沿技术,依法合规地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公共数据融合和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对侧重于机构监管、分业分段监管、事前准入监管的传统监管模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优化,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逐步地实现规则数字化翻译、数据实时化采集、风险智能化分析、结果可视化呈现等监管科技功能,使金融监管部门在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能够更为主动、更加有效。
李东荣在多年的调研中发现,很多机构普遍反映引才难、引才贵、育才慢、留才难,他认为这是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他指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人才总量紧缺与结构失衡并存,领军型专家、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团队相对不足,金融人才的科技素养和科技人才的金融素养有待提升,国际金融科技人才资源与国内市场融合机制亟待完善。上述这些问题还需要依靠政府、市场、社会多方的力量,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