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借助新能源汽车 或将找到破局点所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昨天一则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豪华车品牌奥迪发布声明称,计划到2025年裁员9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0.6%。声明称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一夜之间仿佛光辉万丈的欧洲,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裁员,好像是目前欧洲社会的主流思想,几天法新社文章爆出的欧洲社会因汽车行业不景气,而导致的相关行业低迷已成定局引起网友共鸣。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欧洲传统汽车销量甚至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价格持续走低,汽车行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转向使用电动汽车,这对于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多个行业都造成了严重冲击。
汽车!汽车!
众所周知,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和推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世界最大、最强、最具潜力和最具光明前途的经济实体。其原因在于汽车产业不仅上下流产业链长,而且还深入到工、农、商及军事等社会方方面面领域,它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联上下游产业,同时产业链不仅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工业、农业、军事以及民生民计相关行业,而且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形成相当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创造天文数目般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汽车产业往往被公认为是世界目前最大、最强的经济实体!
纵观汽车行业发展史,汽车行业一直都是国家工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石,汽车伴随着欧洲走向世界,例如20世纪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促使了德国一步步从复苏走向现代化和工业自动化,也使得德国车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德国经济也与世界息息相关,在中国也一样,据博思数据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量从2009年的1379.53万辆到2018年的2781.9万辆,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3372亿元 ,大约占9.26%,按平均汇率折算,中国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中国的GDP占据了全球的六分之一,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汽车工业的庞大潜力,而如何促进汽车行业发展一直都作为是世界各国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用机器人作用于汽车生产线是欧洲在近40年想出的最好提升汽车行业发展的方法。用机器人完成需要人类4级工才能做到的冲压、焊接涂装等工艺,无疑能够很好推动汽车生产,目前国内外知名品牌商都纷纷用焊接机器人布局汽车生产线,一台焊接工业机器人往往能够替代原先2-5人的工作,机器人能利用点焊、弧焊、激光焊等各种焊接手段将汽车零部件拼焊在一起,因此,这促使了一大批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兴起,纵观目前世界在机器人领域有所成就的机器人制造公司,无论是机器人四大家里面的abb、发那科、安川以及库卡,还是那智不二越、柯马,大多都和汽车行业息息相关,汽车行业作为机器人企业的最大蛋糕,其每一个需求都在促使机器人行业为之不断改进、发展和提升。
在中国早期,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显著的劳动力要素优势、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欧洲转移而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提升,1998年-2008年十年间保持了20%的年均增幅,同样,如同欧、美、日、韩等汽车发达国家一样,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汽车制造业都迅速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实体经济和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这一需求,也促使了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国诞生了埃夫特、埃斯顿等从汽车行业异军突起的老牌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同时,极具前景的机器人产业推动了一大批系统集成商的入局,也造成了早期集成商市场的良莠不齐。
正因为汽车行业是机器人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中国16亿消费市场的崛起,庞大的汽车需求拉动,机器人产业得以在近十年内爆发,两种产业得到巨大的飞跃。但同时,机器人行业随着新技术的注入和发展,又成为汽车行业产能全面提升的关键性变革点,两者又相辅相成,共同将汽车市场做大做强,但如今危机到来,过于依赖和融合的双方自然一损俱损。
在汽车工业上,虽然中国也一向重视其发展,早期市场换技术下,在推动合资车发展后,也在政策上也不断鼓励推进本土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换技术的结果并不算理想,在发动机和减速机箱上,中国仍然没有获取核心关键技术。原因有一部分是相对发展较早且成熟的欧洲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市场一直以来缺乏较为精密的关键大型机床和核心零部件产业能力,因此无论是汽车还是机器人相关产业,较长时间以来都非常难以和欧美老牌的企业进行正面竞争。
路途与机遇
但这一情况在近10年时间以来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在全球开始提倡环保的大趋势下,以美国为主导提出的新能源引发了全球产业冲击,欧美企业在新的环保标准要求下,也在通过多个手段在开辟全球新能源市场,汽车行业的上下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变革和机遇。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一个没有太多垄断企业干扰的新技术发展空间,待开拓的全新市场产业链,以及利好的国家政策推动,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国汽车企业也敏锐把握住了这波机遇,一方面开始自我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在不断促进落实新能源汽车市场。
第二个是技术和产线的深层次突破,得益于全球近年以来发展迅猛的机器人上下游产业,广泛的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为汽车产线升级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持,全球的汽车产量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推动下,也更进一步提出了工业4.0等一系列全新的产业概念,中国在20多年的技术追赶后,也越来越重视并着力与布局技术产业,在工业4.0世界数字化转型大方向大潮流下,中国进一步提出智能制造2025计划,以及逐步推进智慧工厂概念的整体落地,技术促进的产线升级成必然。
两方面因素下,在2018年,全球汽车行业和机器人行业同时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市场,国六排放标准出台后,据参考流通协会数据表明,全行业库存已经高达300多万辆,库存系数突破2.5的车企普遍存在,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冲击,大型车企都开始减少生产以清理较为严重的库存问题,2018年企业价格战出现,小车企开始倒闭,行业洗牌,中大型企业则开始紧缩产线并谋取新能源的转型升级,机器人生产行业也开始降速、集成商则开始淘汰低能低产且缺乏转型技术实力的小企业。
但前景却能够看见光明,只是路途遥远,门槛也不低。随着工业4.0体系的逐渐完备,相关技术逐渐成熟,新能源市场得到国家进一步重视和大规模的补贴之后,产业金字塔逐渐稳固,逐渐稳固的技术和市场驱逐掉了追逐风口的资本,但经过重整和新技术注入新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数字化产业链,正在以更高效的方式向前迈进。
中国将新能源汽车工业作为走向世界一流工业强国的重要基础,作为对此能起到强推进力作用的机器人产业,也开始洗牌重生。在机器人引领的工业自动化新时代下,单一的机器人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更复杂更多元化的整体产线生产方式,终端制造企业在新的行业趋势下,简单的系统集成越来越难以满足数字化升级的潮流,对硬核新技术和产线全面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软硬结合两手抓
在原先市场情况一片大好的时候,集成商争相入局,但系统集成业务在技术上的差异和优势、客户量、市场占有率,逐渐形成了区分集成商企业规模的门槛,同时近几年来,在两大因素促进下,随着转型的步伐逐渐加快,受益于智能制造的需求带动,汽车行业需求的提出,有别于专注机器人制造的本体企业,小的集成商企业再难进行自我技术迭代,掌握更前沿的系统集成商优势逐渐凸显,汽车企业愈发重视技术,选择愈发谨慎,这直接导致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数量在近些年增长后的骤冷与利润的全幅下滑,部分企业猝死,技术和规模成为了汽车企业选择的重要基础,也进一步表明了,重新启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渴求硬核系统集成商。
同时,以中美德日等国领先国家也更进一步对工业产线提出了工业4.0转型新方向,西门子等国外企业对国内技术开始提出新挑战。中国在20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追赶后,越来越重视并着力与布局技术产业,在工业4.0世界数字化转型大方向,中国进一步提出智能制造2025计划,逐步推进智慧工厂概念的整体落地,凭借着中国市场的广阔性以及多样性,中国企业的灵活性和本土人才优势逐渐出现。
其实在机器人引领的工业自动化新时代下,非常多的领先企业已经发现,单一的机器人技术已经越来越难在工业4.0下满足更复杂更多元化的整体产线生产方式,终端制造企业在新的行业趋势下,简单的系统集成越来越难以满足数字化升级的潮流,对掌握工业4.0硬核新技术和产线全面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拥有更敏锐嗅觉的企业不断进行着技术升级。
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外技术巨头的目光,他们在中国寻找更好的合作伙伴,并逐渐通过技术合作加大应用市场,进行技术优势积累,以求将数字化技术更好根治于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国内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商作为工业4.0各类技术最前沿的实践者,无疑是国外技术企业公认的最好合作承接者,这也使得集成商行业的强者也越来越强,集成商领域的头部效应开始愈发明显。
集成商企业和数字化企业双方合作后,在数字化技术构架中有非常不错的突破,例如此前有集成商就在集成应用中就对外表明,其能够借助软件技术在集成方案内融入全数据化管理方式,根据汽车企业需求定制和优化的智能化柔性焊装生产线,帮助汽车企业更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同时有效实现优化车身生产线的数据采集、多车型混产、自动检测故障等目标,很好的提升产线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调试周期,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全幅提升企业利润。
这些类似软件技术对于谋求转型的传统整车产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数字化技术极有可能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只是谨慎的老牌汽车企业仍然在谨慎观望,同时在洗牌期通过价格将新能源行业的新晋弱者挤压出局,这对于集成商企业来说,无疑也是硬核集成商同样对行业洗牌的机遇。
结语
随着消费水平提升,往往标准化的传统产品已经开始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例如丰田等汽车制造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企业生产标准,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例如3C、机械等也开始应用机器人,集成商未来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广泛。但定制化也同时愈发盛行,小批量、大批次的生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常态,工厂的制造环节提出了柔性生产的要求,面对柔性制造,如何实现快速的根据定单的需求,切换生产的方式和生产工艺,面对多行业标准,如何针对行业非标情况,开发适配程度较高的应用数字化标准模块,这对于系统集成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相信这对于以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集成商企业来说,只需一个与新市场邂逅的契机。
我们一面庆幸,中国借着新能源车的广阔市场前景,逐渐开始走向世界一流,又不免感叹过高的人力成本、滞后的产业迭代速度,目前已经成为欧洲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处于洗牌期但又即将蓬勃发展的今天,机器人集成商企业正不断吸收新的技术,开发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期凭借硬核的系统集成能力脱颖而出,中国能否借力新能源的东风,在全球新能源目前欧美占比仍然不高但发展迅猛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未来的巨大空间,仍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中国企业继续奋斗,但值得坚信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蛋糕就是需靠校各大汽车企业以及相对应机器人行业综合实力的最好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