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阵痛 行业提升产品力与服务才是重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财政部下达的《2020 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对地方分配结果》显示,2017 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总计约 160 亿元,2018 年度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资金总计约 153 亿元,两年共计约 313.68 亿元。
据了解,本次新能源补助分配主要涵盖中国主要的 37 个地区,在这其中,河南省由于宇通汽车在当地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所以获得补贴数额最高,达到 54.6 亿元。除此之外,位居第二位的湖南省累计获得补贴 29 亿元,第三位的山东省获得 28 亿元。
我国自 2009 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2010 年出台补贴政策,在补贴政策的鼓励下,大批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这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不可否认,高额的补贴协助了整个新能源行业体量的快速扩大,但是过大的政府红利,滋生了部分以“骗补”作为目的的投机者入行造车行业。国家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骗补”发生,针对运营车辆增加运营里程考核标准,要求非个人用户所购买新能源汽车累计续航里程必须达到 2 万公里才可获得相应补贴。所以在补贴预算中,涉及了推广补贴和运营补贴两种形式。但是铤而走险者依旧存在,整个行业之中不乏骗补行为,不久之前宣告破产的杭州青年汽车或许就是典型例子。
预计在 2020 年底国家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政策或许就将完全取消,转而是向行业基础设施、充电服务方面的补贴。在补贴退出后,“双积分”政策将成为鼓励车企继续生产新能源车的接档政策,通过积分交易让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更加市场化。
补贴取消是新能源市场必须经历的挑战,整个行业不能一直依靠“补贴”卖车,只是如此“挑战”相比预计时间提前到来。阵痛过后,换来的是一个更加健康、良性的市场结构,产品力与服务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车型实现差异化的最大考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