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介绍测控系统(一),无线温度测控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测控系统是诸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测控系统,自动化专业的朋友自然熟悉,但寻常人对测控系统却并非有所耳闻。为增进大家对测控系统的了解,本文将对基于LabView的无线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予以介绍。此外,本文仅为上篇如果你对本文即将讨论的内容存在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基于虚拟仪器设计理论,以LabVIEW8.5为软件开发平台,低功耗单片机P89LV51RD2为硬件核心,设计了一个实时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TMPll2,配合单片机,实现现场温度采集系统。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SZ05与计算机进行远程通信,并由软件平台对信号进行显示、分析及存储,同时实现温度的PID控制。该系统功耗低,测量精度高,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扩展性强且成本低。
引言
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其功能及规格是单一固定的,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NI公司提出的虚拟仪器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模式,使测控仪器发生了巨大变革。LabVIEW是NI公司开发的一种虚拟仪器平台,而目前利用LabVIEW进行的开发通常都是建立在LabVIEW所支持的价格昂贵的数据采集板卡之上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系统采用低功耗单片机P89LV51RD2和低功耗温度传感器TMPll2组成温度采集节点,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机的远程通信,不仅取代了价格昂贵的数据采集卡,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而且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同时,温度采集节点的低功耗特性,降低了ZigBee组网时对电源的要求,便于进行组网实现多点测温。
一、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1给出了系统组成框图,该温度测控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单片机、温度测量电路、温度控制电路以及无线通信电路组成。TMPll2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将温度数字量传送给P89LV51RD2后,通过数码管LED电路进行现场温度显示。同时,P89LV51RD2将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SZ05发送给远程计算机,运行于PC机上的LabVIEW控制平台对温度进行实时显示,并进行数据处理、温度报警及数据存储等。另外,控制平台采样输入信号,利用LabVIEW中的PID控制器进行PID控制,将控制量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输出控制量实现温度控制。
二、系统硬件设计
2.1 温度测量显示电路
本系统采用TI公司于2009年6月推出的高精度低功耗数字温度传感器TMPll2来实现温度测量。该传器具有如下特点:
◆测温范围为-40~125℃;
◆0~65℃温度范同内精度达O.5℃,-40~125℃范围内精度达1℃;
◆12位分辨率,测量值的读取精度达到0.0625℃;
◆正常操作模式的最大静态电流为10μA,关机模式则为1μA;
◆电源范围1.4~3.6 V;
◆SMBus/两线式串行接口,总线上最多可连接4个该传感器。
从功耗、精度、接口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P89LV51RD2与TMPll2组成温度测量节点。虽然P89LV51RD2单片机没有专用的I2C总线接口,但可以使用软件模拟I2C总线,来实现单片机与TMPll2的通信。利用单片机的I/O口P1.0和P1.1分别模拟I2C总线的SDA和SCL信号,故只需将单片机的P1.O和P1.1引脚分别与TMPll2的SDA和SCL引脚相连(注意需要上拉)。P89LV51RD2通过I2C总线读取温度数据后,由5个数码管显示温度值,包括百位(或符号位)、十位、个位与2个小数位。
2.2 温度控制电路
温度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NPN型晶体管Q1、TLP521-1型光电耦合器U1和大功率NMOS管Q2组成。上位机程序控制系统将检测温度值与系统设定值进行比较,按照PID控制算法进行运算,从单片机的P1.2口输出占空比可调的PWM信号,经晶体管Q1驱动后,控制光电耦合器U1的通断,继而控制NMOS管Q2(IRF840A)的通断时间,从而控制加热对象——大功率电阻R的加热时间,使其达到设定的温度值。为方便实验,采用的R为大功率线绕电阻,额定功率10W,额定电阻10Ω,采用+12V直流电源供电。由于流过加热电阻R的电流较大,故为R供电的+12V直流电源必须与为其他模拟器件供电的+12V直流电源分开。
2.3 无线通信电路
无线通信电路采用上海顺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SZO5系列ZigBee无线数据通信模块来实现。该模块提供RS232、RS485和TTL三种接口标准,传输距离可达100~2 000m。为了提高开发效率,采用该模块的RS232接口,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串行无线通信,使得软件编程变得简单。若系统对距离并无要求,只需使用1根串口线便能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而不必更改软件设计,通用性强,适合各种应用场合。
以上便是此次小编带来的“测控系统”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上面介绍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小编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