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有怎样的隐性消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期,一个名为“给你米”的病毒将Android手机卷入了“吸费门”。用户手机或被恶意扣费,或无故自动下载软件。然而,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一次,黑客们的攻击行为不是以破坏系统为目的,而是纯粹为了“吸金”。他们与软件方、通信方一起,通过耗费流量的方式敛财,成了这条黑色利益链上的关键人物。
手机,是人们用来人际沟通、维系社会关系的基本工具。然而,当手机因为智能升级而变得更加强大时,却成了某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工具。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网络”惹的祸。尽管网络让世界联系更紧密,但却有着很强的不可控性。笔者认为,在物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智能家电、车载信息系统、数字标牌等其它未来网络终端,应该在追求网络升级的同时,警惕成为下一个隐性“吸费平台”。
众所周知,对于家电行业来说,2010年可谓“物联网元年”。在这一年里,各大家电厂家纷纷试水新领域,将不同程度的“网络功能”嵌入自身产品中,物联网冰箱、物联网洗衣机、物联网空调、物联网热水器等产品横空出世,难免让消费者有些应接不暇。
然而,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物联网产品并不多,即使拥有物联网功能也无法作为商家的主要卖点,原因很简单,物联网社会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相关配套建设,物联网功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意义可言。
而物联网家电带来的附加消费也将成为公众的负担之一,众所周知,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产品需要与周围配套设施连网,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通信费、网络费、人工费、物流费等是产品以外的额外费用,消费者想要长期使用该功能,就注定要为此付出高额费用。以一台物联网空调为例,如果用户想要远程操控家里的空调,就需要通过手机发送指令短信,这样空调才会“接到”命令,而这条短信的通讯费用究竟有多少,现在还无法确定。
物联网本身就具有很多隐性消费,而当它成为黑客们攻击的对象时,又将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损失。设想一台物联网洗衣机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反复上网下载歌曲、播放视频、订购周围商场消费品,将会给用户带来多少使用成本和风险。既然如此,又有多少人会为这个新兴技术埋单呢?
因此,笔者认为,在物联网风暴尚未全面来袭时,家电企业不仅应向用户明确交代自己的各项隐性收费,更要对可能受到的安全挑战做足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