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的防控风险意识 也是人脸识别时代的重要课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也变得愈发广泛,一个属于“刷脸”的时代正悄然开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金融支付、酒店入住、关卡安检、家庭安防还是手机解锁,我们都能见到人脸识别的身影。“刷脸”不仅带给了人们便利性,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商业化市场。
但即便如此,人脸识别的普及也催生出了不少的技术困局和问题。现如今,在“刷脸”应用狂飙突进之际,越来越多的安全、隐私等问题开始暴露了出来,不少的声音开始反思:人脸识别应用究竟是好是坏?其带来的隐私、安全和便利该如何平衡?其未来发展是否该遵循一定规则?这让其发展充满了争议。
技术有优势,刷脸有底气
说到人脸识别,它其实是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其具有唯一性和便利性,是近些年才站上风口的新兴技术。过去,人们用于身份验证和密保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数字密码或实体证件为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能出现身份造假,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验证信息遗忘或遗漏,因此十分不利于人们的便捷、安全应用。
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则能很好解决以上难题。作为以人类脸部特征为验证信息的识别方式,人类生物特征的高度唯一性和长期稳定性,决定了面部识别的精准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依靠人脸识别代替传统验证方式,不仅能提升验证的精度和准度,而且能够大大减少验证的繁琐程度,让人们的验证更加简化和方便。
除此之外,人脸识别还有别于一般的被动验证方式。其主动性的识别可以被应用于安防监控、罪犯追逃、人员搜索与监测等场景之中,充当公安机关进行失踪人员寻找和不法分子识别抓捕的有力助手。总的来说,基于本身所具备的诸多技术优势,人脸识别不管在可应用领域、方式还是效果上,都表现得格外的显著。
安全受威胁,用户慌兮兮
当然,一旦人脸识别站上了风口,其争议也便纷至沓来了。近年来,在互联网加速普及,数字化浪潮不断来袭的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手机和使用已经变得愈发频繁且慎重。人脸作为重要的生物数据和个人信息之一,如果被泄露或不法使用,则将给用户与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其重要性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专家们表示,人脸识别在有的领域可能会产生重大风险。比如在新闻领域,人脸识别可以通过深度伪造使得虚假新闻图片大肆传播,危害社会安全;又如在违法领域,人脸识别也可以被用于跟踪他人、冒充他人或窃取隐私信息,助长违法手段与风气。总而言之,人脸识别的普及应用越广泛,其所带的安全隐患也就越高。
与此同时,企业们在训练、研究和应用人脸识别应用的过程中,也会收集不少的人类面部数据信息,这些同样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数据一旦被企业用于商业私利或者不受重视的任意乱用,就可能对用户隐私、财产、安全等带去危险。同时,就算企业不乱用,数据如果遭受黑客攻击、窃取或出现安全漏洞,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技术无对错,监管防风险
面对以上“刷脸”隐患,人们自然是人心惶惶。诚然刷脸能带来更多的便捷性,满足人们的日常应用需求,但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的受威胁,必然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便捷性价值。在美国,出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和隐患,不少州便已经命令禁止了人脸识别的应用,而我国对此则持保留态度。
虽说专家们曾讲,人脸数据被广泛应用肯定会存在风险,网络黑产也是没有办法避免。但他们同时也说过,很多情况下人脸就是公开数据,我们每天走在街上都能被人看到,不能说出了安全问题人脸就不能给别人看了。因此,技术本身没对错,需要我们注意的其实是对技术应用和应用人的严格监管。
2016年以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与管理规范,给予了个人隐私和信息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前段时间“人脸识别第一案”也成功立案,这都标志着我国人脸识别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未来,随着立法和监管的逐步完善,人脸识别应用将最终趋利避害。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树立人脸识别的正确认识和养成良好风险防控意识,也是人脸识别时代的重要课题。我们既不能视人脸识别如洪水猛兽、弃之不理,也不能毫无防范的迷信“刷脸”,糊涂受害。大家只要正视人脸识别发展,注重保护自身人脸信息和安全,就将是助推人脸识别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