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行业聚齐各方势力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市场的洗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通常我们不会去关心自己家的锁是什么牌子,即便是每天都在使用。
近年来智能门锁赛道的火热,让这个古老的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智能锁厂商们通过新技术加持不断改进开锁体验,正在重新塑造消费者对门锁产品的认知。
各路玩家蜂拥而上,业内粗略的说法是全国已有超过2000家企业入局,行业鱼龙混杂,产品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千锁大战名副其实。
融资、对垒、洗牌、整合,每个新兴市场的成熟,都遵循着相同的发展规律。国内主流的智能锁玩家发展到今天至少走过了5个年头,但拿2019年的发展态势对比规律来看,智能锁行业的发展进程,可能要比想象的更加漫长。
聚齐各方势力
根据全国制锁行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智能锁企业约有600家左右,到2019年已经激增到至少2200家,智能锁品牌超过3500个,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山、金华、佛山、温州等五金锁具产品传统的集群地,争先恐后的入局者颇多。
虽然智能门锁企业和品牌数量不断提升,但根据《2019中国智能门锁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锁全行业产销量为760万套,较去年同期800万套下滑了5%左右,预计2019年度智能锁全行业的产销量约在1500万套-1700万套之间,与业内人士所预期的突破2000万套产销仍有差距。
这意味着消费市场开拓不力的情况下,2019年的智能锁行业中的企业和品牌却处于高度饱和竞争的临界点,基本盘已初步形成,各方势力均已到场,新增入局企业的数量将不会再有激增,只看后期如何加速淘汰洗牌。
智能锁可能是迄今为止入局势力最多的一个风口。从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专业锁具企业到安防企业、智能家居企业、国际品牌全面进场,大家都在赌一件事情:传统门锁都将被智能门锁取代。
另外,这个赛道的巨额融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品牌企业,比如云丁2018年12月曾宣布获得6亿元D轮融资、优点科技紧接着在2019年1月也宣布获得了7亿元B轮融资等,但自此之后,行业几乎没有再发生大额度投融资事件。
行业投融资环境整体趋冷,但具备实力的智能家居企业和家电巨头企业都纷纷加码在智能锁赛道的布局,新的市场变量不断增加。
后来者仍有机会
关于行业聚合,笔者曾跟多位涉足智能锁的创始人交流过此话题,大家对此的判断主要有三种声音:快速洗牌、差异化出路、曲线获利。
不少发展相对快速的互联网品牌和智能锁专业制造商,对于行业的快速洗牌持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经过多年的产品、技术打磨,品牌知名度和服务体系已趋于成熟,实现了从数千元的中高端到千元以下的品质机的产品序列全面覆盖,性价比越来越高,杂牌贴牌厂商的生存空间将会很快被排挤掉;
另外,行业内真正具备完善体系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这其中包括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体系、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等。这部分企业未来将快速跑马圈地,成为主要的突围者。
“智能门锁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但想要做成功门槛很高。为什么现在会有几千家品牌一窝蜂扎进来,是因为一些厂商只要做个品牌,找个工厂贴牌生产就可以销售了。而国内真正拥有自己的制造基地、有不错的核心技术研发实力的智能锁企业超不过20家”,德施曼COO李修平对亿欧家居说到。
他认为,从2000家企业聚焦到行业Top10可能需要3~5年,而云丁科技董事长兼CEO陈彬在一次群访中有更乐观的预判:“大概到明年年底,我们判断市场上能剩几十家就差不多了。”
这意味着,他判断智能锁行业当前2200多家企业超过98%将会在一两年里走向消亡。
差异化出路说也很普遍:对于智能锁行业来说,所谓头部效应并不会像此前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一样快速形成、快速洗牌整合完毕。
智能家居公司比如欧瑞博、创米、Wulia、紫光物联、绿米等也都相继涉足了智能锁,且各有发展路径。
笔者在陆续拜访欧瑞博、紫光物联、创米等企业相关负责人时曾聊到智能锁的话题,他们普遍给出的判断是行业近几年头部效应还不会很明显,品牌集中的速度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快,后来者的入局机会依然很大。
他们认为,智能锁想要形成足够的市场品牌认知,其核心逻辑应该是产品的差异化,但目前各家产品的功能体验大同小异。
并且,单做智能门锁产品的附加值有些单薄,将门锁、安防系统、地暖、新风、空调、灯光、智能家电等一套智能家居方案整合在一起交付给用户,或许更有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智能家居家电类企业能打出差异化优势的地方。
曲线获利说的观点,主要来自没有名气的小型智能锁生产制造商。它们具备一定的制造生产能力,虽然论融资和企业的体量都比不上市面上响亮的品牌厂商,但却是各种招商展会上抛头露面的常客。
通过大量扩招经销代理商,布局更广泛的二、三、四线城乡,本着努力跑业务赚钱获利的思维,能赚一笔是一笔。
这部分厂商很多决策权都是交给经销商处理,只给个出厂参考价格,代理经销商可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定价,几百元出厂价的产品,也可能卖到2000元的水平,当然经销代理商也自己负责承担售后等问题。
至于全国范围有规划的扩张布局或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之类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的理想。
前不久,笔者通过实际拆解智能门锁,从产品层面观察到,锁芯和锁体基本无差别,产品更考验厂商对于产品内外部的设计能力和材质做工、元器件等品质细节的把控能力,行业入局门槛比较低。
从外观上和上手体验上,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做工细节和用心程度。好看、好用、耐用依旧是很简单也很基本的评判指标,至于隐性的防护性能和安全系数升,是看不见的“内功”,需要企业不断测试打磨提升。
安全性是智能门锁企业的命脉,也是产品大规模应用的前提。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处理不当,布局再大也可能满盘皆输。
2019年智能门锁行业分水岭正在越发明显,行业中TOP50的产销总量大概占到全行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TOP50的企业数据平均已经接近或超过10000套/月,TOP20企业的产销量数据平均达20000套/月甚至更高。
巨大的市场潜力仍然有待挖掘,欧美国国家智能门锁渗透率为35%,日韩的智能门锁渗透率更是高达70%以上,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关于智能锁在国内的渗透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仍不足10%。
如今千锁大战已经进入了第二竞争阶段。资本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各路智能锁企业迎来了现实的生存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大考。
行业标准加速洗牌
除了各路企业市场竞争的层面,政策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市场的洗牌。
2019年3月,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提出,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联合多家企业协会起草的《电子防盗锁》(GA 374-2019)正式发布与实施,被视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被业内普遍认为是目前中国智能锁行业最权威的行业标准,经常被企业拿来为产品背书。
2019最新版行业标准中,重新规定了电子防盗锁的分类、分级与代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细则。
这意味着,一款智能门锁产品从前期的软硬件开发设计、到批量的生产制造、良品测试检验与产品的流通都有了国家级标准的指导,规避粗制滥造的行业乱像。
比如新增了对联网型和单机型智能锁的分类;数字钥匙、PIN钥匙、生物识别钥匙等识别方式的试错报警;增加了门锁的防撬报警、错误报警、胁迫报警等标配功能要求;对于产品安全性有了更细致的考量要求。
曾经用“小黑盒”特斯拉线圈电磁攻击来打开智能门锁的现象,在如今的主流智能门锁产品上基本不会再上演,甚至可以自动触发报警程序防止不法分子开启。
智能门锁国家级新标准的出台,给行业规范性带来了新出路和高水准要求,但是笔者在与各类智能锁厂家接触的时候发现,除少数头部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仍是跟风插科打诨,并没有主动去认真遵循行业标准的践行。
上有标准下有对策,这也是造成智能锁市场乱象依旧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为严格的监管体系亟需落地。
结语
在智能锁行业,炒作是普遍现象,各路企业都喜欢争所谓的“第一”名号,每逢电商购物旺季我们总能看到各种业绩战报铺天盖地,沸沸扬扬,比如说“全渠道”或者京东、天猫某细分平台第一、某价格档单品销售额第一、品牌增速第一等等。
集体“第一”降低了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任度,而企业过度吹捧自己“第一”的价值感和说服力都显得越来越苍白。
千锁大战的局面仍在继续,赛道中的杂草依旧野蛮生长,价格战、安全战、品牌战、标准战、服务战喧嚣不断。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行业第一?那是把产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体系和水平做到最优、原创技术和创新体验做到行业最领先之后,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
对于这条赛道来说,真正的游戏从2019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