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路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从小就对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感到好奇,好奇它们如何运作,好奇它们能有多像人,以及它们未来还能为人类做什么。
对于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这样的大会来说,机器人无疑可以成为一大主题。那么在本次深圳站活动上,我们便邀请到宝马集团副总裁 &中国技术中心总监李彼德、Marble Robots 创始人 & CEO Matthew Delaney 以及 WHILL 联合创始人 & CEO 杉江理,聊聊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之路。
这三家公司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与和机器人打交道,包括无人驾驶、无障碍移动等技术,以及机器人的应用。Delaney 首先就未来机器人的发展之路谈了谈他的观点。
Marble Robots 创始人 & CEO Matt Delaney
他表示 5 年前 Marble Robots 就已经这样做了,并且慢慢去拓宽这些领域的发展。Delaney 说他的一位朋友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使得很多东西都自动化,并表示这两年他们会有更多产品推出。“这几年我们和很多专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发,我们也去关注了无人驾驶,有很多公司对此进行了投资,也有很多的工程师都为此合作,这是很有趣的。” Delaney 说。
杉江理说,WHILL 也在做无人驾驶方面的设计和开发,但针对的是商务市场,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产品还没有那么快推出。
说起无人驾驶,Delaney 认为,想要在城市区域使用相关技术,必须得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来进行部署,因为在城市中有未可预见的场景,尤其在城区使用的话,最大的问题是监管。
李彼德预计,实现 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保守预计需要 5 年。那接下来呢,可能是要增加自动化的程度。他谈到,宝马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许多汽车制造和研发中心,但更大的屏障是法规与监管。比方说,客户到底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自驾车;如何找到合适、合理的商业模式,使之行之有效。这些问题,在中国、美国和欧洲都存在。同时,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监管规则。这是最大的问题。
Delaney 聊到了他们公司的经历。Marble Robots 的大部分有关无人驾驶的工作都在欧洲进行。欧洲有些地区针对无人驾驶的法规非常严格,包括强制公司做要求极高的模拟安全测试。当然,在测试中也存在很多重复和不合理的地方,这就需要公司和监管部门双方互相学习、理解,了解真实状况是什么,了解这个技术能带来什么,让负责监管一方的视点能够变得长远。
既然本次大会是在深圳举办的,那关于中国的问题自然不能少。主持人 Catherine Shu 问到有关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李彼德对此表示,中国政府确实比较支持无人驾驶,宝马也在中国进行了很多测试。而测试的范围不断增加,说明大家都在共同推动这个趋势。李彼德说,这就是宝马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自动驾驶路试许可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的原因之一。他还说道,中国的监管者也希望能够更好地拥抱国际的标准,希望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更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行业的发展。
最后,有关人类与机器人对话交流的话题,Delaney 表示,因为最终的消费者还是我们人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与人类需要相互交流,机器人也在不断的学习,人类也是一样的,去学会接受新事物,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挑战,比如说无人驾驶,这在开始的时候对于大家都是比较陌生的,并且都有所担心,因为这些是新生的事物,需要人们慢慢地去接受。
几十年前,好莱坞电影里就已经有机器人的存在,但是现在它们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服务。所以,Delaney 觉得,我们确实要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比如什么样的外形可以让大众更容易去接受,大众的接受度是如何的——是比较惊讶,还是比较排斥。这些细节都要进行处理。
杉江理补充道,我们要和机器人有互动,有交流。比如我们会看到摄像头这类看起来像眼睛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有一些情绪的东西放到机器人上,就像人与人交流一样,要有情绪。我们的应用场景也要对人类非常友好、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