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定机器人发展规划,汽车行业出现逆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0月30日,2019国际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峰会在北京开幕,峰会上,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处获悉,中国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近期,在工信部支持下,相关部门已在西南、东北、珠三角、长三角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密集调研,这一机器人发展规划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结“十三五”乃至2010年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的技术环节。
中国将制定2035年的机器人产业规划
上述峰会上,宋晓刚指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机器人发展的总体规划,工信部目前正在组织研究中国机器人产业面向2035年的发展规划,“这个具体的任务落在了我们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身上,前段时期,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我们和相关部门分四大片区,即西南、东北、珠三角、长三角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密集调研。”
宋晓刚介绍,这个面向2035的机器人发展规划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总结“十三五”乃至2010年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关键的技术环节。
这并非中国首次就机器人制定发展规划,不久前的2017年,中国曾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彼时中国机器人市场乃至全球机器人市场犹如烈火烹油,保持着极高的增速,比如当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不含 AGV)销量就达 13.8万台,同比增长 58.62%,大量企业涌入机器人行业,以致机器人行业频频被质疑是否会出现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现象。
然而,2018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快增速的中国市场去年首次出现了3.75%的负增长,全球机器人市场也由以往的两位数增长变成为1%的增速。
宋晓刚表示,从2010年到2017年,全球的机器人市场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中国机器人市场更是一直保持着35%以上的增速,然而去年这一市场突然掉头向下,行业充满了焦虑。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机器人行业回归正常增长的一个必要的阶段,“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前几年各类金融投资纷纷涌入机器人市场,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十分火热,如今,不论金融资本还是产业园区都有所降温,行业开始趋于理性,中国机器人正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这是一件好事,尽管在此过程中,毫无疑问的是,一定会有一些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要出局。”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此前表示,去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突然出现了拐点,其原因是汽车、3C两个行业的下滑:
首先,汽车行业出现的逆转:汽车行业一直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的市场,去年这一行业出现了衰退,汽车制造在机器人市场应用中的比例最大时占一半,前几年维持在45%,但是去年汽车市场只占了机器人行业的33%,机器人行业市场下滑是汽车制造市场下滑的缩影。
其次,是3C行业去年的增长乏力,也使机器人整个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必为“行业拐点”过度担忧
而在宋晓刚看来,行业不必对于所谓“市场拐点”过于担忧,他指出,从工业机器人看,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仍处于初始阶段,中国有超过100万亿的制造业规模,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类目,工业的转型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服务机器人看,宋晓刚指出,中国的潜在市场也非常大,一方面,中国正在快速进入到老龄化社会,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1.9%,60岁以上的人口的比例已经接近18%。;养老、助残等服务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市场空间也很巨大。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宋晓刚表示,中国的科考、航天、深海勘探、救援等多个领域对机器人的需要也非常广泛,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曲道奎也坚信,目前机器人市场的回调只是一个短期调整,机器人面临多重机遇,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酝酿中,“倒春寒”之后,未来机器人将迎来新的春天。
他指出,从历史上看,机器人市场出现过“三级跳”,这一行业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阶跃式发展过程: 2009年以前的40多年历史中,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保有量是120-150万台之间;从2010年到2015年,六年时间,机器人出现了百万台的增长;从2016年到2018年,三年的时间再次出现一个百万台的增长。
另外一个数据是机器人的密度,目前全球平均密度只有万分之85,也就是0.85%,中国现在是万分之97,不到1%。“这是过去40年的发展的现状,而业内预计,未来5到10年,机器人的替代率要到30%以上,机器人密度提升的潜力巨大。机器人真正的市场爆发正在酝酿。”曲道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