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教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未来网)
未来如何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教师,已经成为学界和教育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不久前由民进中央主办的“2019·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论坛以“教师教育振兴与师范院校的使命”为主题,多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都谈到,新时代教师培养要顺应时代发展,重视智能教育,发展新时代的新师范,培养智能时代新教师。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论坛上深刻剖析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强调了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面对现实问题和未来趋势,师范教育需要拓宽思路,既要对改造传统师范教育进行认真探索,也不能忽视新的可能性和增长点。
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在谈到要推进后师范教育改革的三个背景时指出,其中一个背景即是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等构成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时代,而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已经难以完成新时代教师素质培养任务。
类似地,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晓华认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要求的同时,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问题、人机互动的问题,互联网+教育的问题,都给教育形态和内容带来巨大的变化。
李晓华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这种新的特征要求师范教育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去考虑怎么变革、超前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二勇也指出,新时代教师培训面临着教师培训进入瓶颈期、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教师来源发生变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发生变化等几大新形势。他认为,人工智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影响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该增加怎样的培训内容、形式,这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看来,应在智能时代背景下考虑新师范与智能教育,而智能教育不是简单的在教育系统中应用新的技术,而应是发生在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变化。对师范大学来说,要提高师范生的素养,包括获取信息的技能和效率。同时,整个教师教育的组织方式、工具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应随之变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