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在5G时代的探索和创新实践阐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乌镇召开。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到会并致辞,围绕“加快数字产业化 助推产业数字化”。
在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今年又是5G商用元年,以5G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不仅加速数字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且加快实体经济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拓展新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数字产业化
柯瑞文称,信息通信网络是数字化的根基,也是数字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在5G时代,为加快数字产业化,中国电信坚持网络融合发展。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充分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云网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物联网,满足万物智联对信息通信网络的需求。
中国电信坚持5G SA(独立组网)方向。2018年,中国电信在全球运营商中率先发布5G技术白皮书,明确提出SA方向和组网策略,其中“三朵云(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5G网络架构的理念已经融入国际标准。不久前,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宣布,由中国电信牵头全球5G产业,共同制定《5G SA部署指南》,旨在为积极推进全球5G SA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高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指导建议。
中国电信坚持技术创新。尤其强化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网络AI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比如,在移动边缘计算(MEC)方面,自主研发了MEC平台,并得到了成功应用;在云化方面,率先实现了基于IPv6和云网融合架构的5G SA部署,实现5G与现网4G互操作。
中国电信坚持开放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汇聚产业链,充分利用社会更广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电信积极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加快网络建设,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技术攻关、业务创新和服务提升上。未来,中国电信还将重点从极致服务、智慧终端、产业赋能等方面,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与客户一起实践探索,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创新,繁荣5G智能生态,大力促进数字产业化。
二、助推产业数字化
中国电信通过搭建网络和业务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发展数字化应用服务,为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对此,中国电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是2H(面向家庭需求),从最简单的信息化应用(如宽带上网)切入家庭数字化。中国电信在构筑5G/光纤智能双千兆接入的同时,打造智家平台,与以小米为代表的诸多居家终端厂商等合作,实现终端互通和应用汇聚,共同拓展智慧家庭应用。目前,智慧家庭产业联盟成员已达300多家。未来,中国电信将以打造智慧家庭为开端,推动信息数据汇聚共享,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2G(面向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中国电信积极与各级政府一道,发挥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政府决策、优化城市治理、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用,推广政务信息化应用,助力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比如,在杭州承建了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政务云平台,与杭州市政府共同履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
三是2B(面向传统企业需求),通过5G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电信打造了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工业智能连接切入,提供先进的工业PON(无源光网)网络连接、数据采集、设备监控、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运营优化、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和生产周期等。比如,在钢构领域提供的整体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了“产品不良率降低2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
三、把握数字化进程两个关键要素
5G不仅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柯瑞文表示,5G时代的数字化进程亟需把握两个重点:
一是数字化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最终目的都是要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为广大个人/家庭/政企用户创造良好的体验。长期以来,中国电信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未来将继续以网络建设、网络运营、客户服务和企业管理等为重点,适应5G变革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运营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运营,不断增强用户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是网络信息必须是安全的。网络信息安全一直是广大用户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在5G时代,因为5G属于开放型技术。个人用户希望隐私信息得到保护,有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政府和企业希望信息不被泄露,业务运营不受黑客攻击。中国电信始终把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作为5G建设的核心要素来布局,计划从网络安全、云安全和数据安全能力,以及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等环节入手,打造安全可靠的5G网络服务和产品,为用户提供可靠可信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需要众多参与方共同维护,中国电信呼吁产业各方、国际社会,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广大用户的关切,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相应法规建设,共同营造网络信息安全氛围,让用户彻底放心。
来源;通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