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如何融合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2012年开始,政府陆续出台了二十余个有关智慧城市的政策文件,分别涵盖了“大云移物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建筑和智慧家居等,但对于智慧城市的重要保障——智慧城市物流却关注不多,而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却恰恰应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体系和最快的城市化演化速度。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底的17.9%到2018年底的59.6%,发展极为迅速,每年有1000万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已经超过8亿人;据最新估计,1000万常住人口级超大城市已达10个,500万人口级特大城市已达20个,而最新城市群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口的聚集。
一方面,城市是人才的聚居区、效率的提升机和创新的加速器,更是财富的贮存池、文明的催化剂和文化的交换台;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城市的“城市病”日趋严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二是城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加剧,三是居住成本占比过高。
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市民生活工作品质、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集约化使用城市资源,也是解决大城市“城市病”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下城市中,随着全行业结构性供大于求,市民消费的商品向数量增多、质量增高和差异化增强渐进发展,使得城市物资保障服务体系的负荷逐步增大;作为商贸活动基础保障的城市物流系统,既需要持续提高商品交付的服务水平(主要包括交付的准时、安全、便利、可变/柔性和低价等),又需要减少城市物流系统对城市道路和空间的占用负荷(主要包括公路货车运行里程、多级仓储库存量和社区末端等),减少城市物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破坏要素等(主要包括碳排放、PM2.5和废弃物/残留物等)。
城市物流多数属于消费保障型物流,消费终端随生活社区、商务区和商贸区布局而分散化、碎片化;少数属于城市产业服务型物流,物流终端随产业布局而集中化、规模化。因此,要求城市物流一方面尽可能少地占用城市资源,降低城市资源浪费和闲置;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将城市闲置资源加以复用,实现城市资源集约化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智慧物流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智慧是物流各功能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如路径优化、库存优化等;第二层智慧是物流各功能间资源配置优化,如“以储代运”和“以运分储”;第三层智慧是依托物流供应链推动产业链的结构性优化,如“坑口发电”;第四层智慧是并行/平行产业链间的资源配置优化,如通过“运贸融”一体化实现互联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类似模式。
智慧物流与智慧城市的融合要集中在逻辑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三个维度上,并形成基于城市的智慧供应链与智慧产业链生态,而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够以零成本/近零成本配置资源,是否能够将非标产品/服务/流程低成本实现标准化进而实现规模化,是否能够跨功能跨产业业务升维并降维打击竞争对手。
第一,逻辑维融合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得益于“大云移物智”等智能技术及装备的引入,以及随之而来商业模式的变革。
传统供给与需求受制于商贸渠道和物流体系的规模性约束,个性化供给与差异化/客户化需求因规模性小,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商贸及物流支持。但互联网电商平台及其衍生发展的电商物流,用近零成本实现了个性化供给与差异化需求的精准对接且易形成规模化,特别是消费集中的大城市社区,得到了更佳的购买和服务体验。
移动互联网支撑的手机导航系统、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快递/外卖送餐服务平台则通过时、空、逻辑在货品、快递员和消费者之上三个维度的融合,以近零成本大幅度提高了精准配送服务的效率,外卖的高频服务也正在打击低频配送。
“大云移物智”等智能产品则通过精准收集供给/需求、科学预测供/需匹配、高效服务个性化定制和标准化非标终端与渠道等方法,持续推进高效低价标准化进程。最初最易标准化的信函及特小件成就了效率安全领先的顺丰快递;二维码扩展了快件的标准化,智能装备扩展了非标商品的标准化,在快运物流领先的德邦开始受到资本青睐,标准化能力决定了市场竞争优势。
第二,空间维融合得益于城市与物流融合后的空间结构重构。
城市物流的运储集配空间布局极大地影响城市交通负荷,特别是某些具有高度时效性货品的仓配资源需求,在城市道路和区域空间环境均属于“非常态”,极易造成城市道路虚糜/闲置和拥堵/拥塞两种状态的分时转变或潮汐特征。
将“非常态”转变成“常态”可从顶层战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如“(轨道)+物业+商贸”客运体系和“(轨道)+仓配+批零”货运体系,通过资源和活动的集聚实现区域空间满负荷常态,城市资源得以集约化。是否选择轨道,取决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车)站(货)场具有的覆盖能力。
智慧物流还推动城市间的甩挂运输、城市内的共同配送、社区共享快递柜等模式的落地,用数据驱动运储集配的智慧物流供应链,推动城市供给/消费/商贸渠道的资源优化变革。
智慧物流支撑的智慧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还可以推动商品及流通过程中的废弃物/残留物的低产出率和低价高效回收。以“运贸融”一体化带来的责权利统一的运营模式,可以大规模降低废弃物/残留物数量,如围绕城市边缘集中布局的中央厨房、装配式建筑和预制式建材等均大规模降低了废弃物/残留物的产出;可以让绿色包装、共享集装箱、共享最小封闭运/储单元和共享标准托盘等资源循环使用理念落地;可以推动消费末端残留物智能处理装备实现回收物流总量大规模降低。
第三,时间维融合得益于供/需潮汐特性后的资源分时租赁模式和平行/并行产业链间资源配置优化。
囿于中国资源的消费者拥有量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居民那么充沛,畅行于发达国家的共享经济运用到中国基本改良为资源的分时租赁;“大云移物智”等智能工具恰恰可以精准度量供/需/商贸及物流渠道的资源分时利用率;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恰恰可以在城市、社区和产业集群生态中实现闲置资源复用和跨功能、跨产业链的资源综合配置,推进智慧城市向深度发展。
来源:智慧城市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