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VR增强沉浸体验还有多远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VRPinea)
VR行业的发展离不开VR硬件的支持。为了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沉浸感,除了常见的VR头显以外,还有用于辅助的VR外设。这些VR外设能在游戏、工作等虚拟空间体验中,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更便携的操作,并让其更好的感受到VR世界的魅力。
国内外许多厂商为我们带来了多款不同的外设硬件,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近日,VR触觉背心开发商Woojer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展开了活动,并计划推出两款新产品Woojer Vest Edge和Woojer Strap Edge,皆可与VR头显一同使用。Woojer Edge系列由该公司专利Osci技术改进,无论用户是在玩VR还是只是听音乐,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沉浸感。
Woojer Vest Edge是旗舰设备,重量为2千克,有6个静音Osci TRX52触觉传感器,采用立体声阵列和可充电锂离子电池(3350mAh,14.5V)。Vest Edge限时起价299美元,比零售价499美元节省40%。Woojer Strap Edge配备了CSR APTX 蓝牙5.0连接和德州仪器内置的模拟耳机放大器,重量为240克,配有一个Osci TRX52触觉传感器和一个3350mAh、4.2V的电池。Strap Edge限时早鸟价为99美元。
Wooje的这两款触觉背心都是“开箱即用”的产品,可以与VR体验同步,让玩家真正感受到游戏的内容。例如,玩家如果在枪击游戏中被击中,穿戴Woojer触觉反馈背心后就会感觉到被击中。背心内装有的6个触觉传感器,分别被安置在贴近于人体敏感的部位上,可以朝着胸部或者背后发出0-500赫兹的震动,让人更好更快地获得触感反馈。
一直以来,鼠标和键盘都是用户的主要输入方式,但对于VR体验来说还是需要虚拟的QWERTY键盘。迄今为止,社区已经创造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语音和基于手势的控制,但它们目前的精度和速度都不是十分理想。所以,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AI的隐形键盘界面,可以按照用户开始键入文本的双手摆放位置,来自动定位。
据悉,Weightless VR蹦极系统可以在任何室内空间中运行,只要不超出指定游乐区域的范围。而为了提供更大限度的沉浸感,D'Angelo建议搭配足部跟踪器进行体验,例如HTC Vive Trackers。目前,D'Angelo正在使用通过10英尺HDMI、10英尺USB扩展和电源扩展连接支持HTC Vive。同时,系统也支持各种无线解决方案,例如Vive无线适配器和Oculus Quest。
早前,韩国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就一直在试验VR应用各种形式的力反馈。去年,其推出了Wind-Blaster外围设备,这是一种专注于模拟力影响的设备。最近,该研究所推出了最新开发的Aero-Plane设备,专为重量和质量模拟而设计。Aero-Plane将风扇连接到控制器设备上,提供持续的气流,有助于创造重量感以及改变质量。一系列VR头显等传统触觉运动控制器设备,可以确保玩家感受到与游戏的联系,但Aero-Plane将进一步提升,可让用户感受到虚拟世界中物体的重量甚至其动态改变。
类似这样的力反馈装置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枪支。不同的枪支有不同的操纵特性,例如尺寸、重量和后座力,Aero-Plane可以模拟这些效果。不过,目前的Aero-Plane仍然只是一个原型,相当笨重,且有大量的电缆束缚。据悉,Massless正在开放VR手写笔Massless Pen的订购申请,这款设备旨在帮助专业人士更轻松的在VR中进行创作与设计。Massless Pen预计将在今年Q4季度发货,为用户提供“抢先体验版”。
Massless表示这款手写笔适用于Rift和Vive(或包含其他SteamVR头显)。除Massless Studio外,Massless Pen同时支持《Gravity Sketch》、《Tilt Brush》、《Maya&Blender》(通过插件),以及《Vector Suite》(即将支持)。考虑到Oculus不包含采用第三方控制器及其软件的框架,目前尚不确定Medium和Quill的支持情况。
不过,技术逐步落实并带动沉浸体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产品的研发进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从上述的几款VR外设来看,厂商展示的多为原型机,或多少仍有缺陷正待解决。是以,目前多数VR外设还无法真正做到既舒适智能又功能完善,并以一种较完美的形态为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增添极佳的沉浸感。
或许很多人会遗憾,目前还没有较好的VR外设推出。但如果你因此对VR外设,乃至VR体验失去信心,就有点“没远见”了。VR外设是VR硬件的辅助产品,并依赖于内容体验。当VR领域的发展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人们也没有广泛接受VR时,VR外设起到的增强作用就变成冗余功能了。因此,VR外设是依托于整个VR硬件、内容生态而存在的,只有后者得到了发展,前者才能给沉浸体验锦上添花,是以我们在关注VR外设时,不应太过局限,而应放眼于整个VR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