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哪些不可能的农业变成了可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身影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从医疗、家居到物联网,再到交通、金融、制造业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已勾勒出越来越广阔的想象空间。人工智能涉足的领域如此广泛,您知道吗?当人工智能遇到农业,也会擦出非同凡响的火花。
有人心里估计会琢磨了,人工智能真的能给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吗?人工智能又将给农业生产创造哪些 “不可能”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进行了如下分析。
目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农业领域已经是风生水起,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养殖领域。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投资者的“宠儿”,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如腾讯的“AI生态鹅场”、阿里、京东、网易的“AI养猪”等等。除了生猪养殖,人工智能在粮食及蔬菜种植领域也被充分利用。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看天吃饭到看AI吃饭,人工智能为农业带来新的变革和转变。
说到人工智能在改变农业作业方式和在种植中发挥的作用,笔者觉得首先就是产前种子的选育和检测。笔者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所以也深知在农作物宜栽之前,还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工作。比如说选种。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种子的纯度和安全性检测,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人工智能选种和检测,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可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是智能种植。在传统农业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负担,比如说通过人工智能管理灌溉和用水,根据图像的养分和肥料使用解决方案,甚至通过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农作物正确的收获时间,大大降低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例如在种植、管理、采摘、分拣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来完成,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再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的状况,结合市场行情预测,从而给出今年这块地适合种玉米还是大豆。
第三就是产中农作物的监控。在过去,农作物的监控都是通过人的肉眼去观察,而有了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天气状况,准确掌握浇水的正确时间;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杂草和害虫问题;而来自数据库的云共享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为农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还有一点就是土壤灌溉。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反馈进行土壤管理,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管理灌溉和用水。通过对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控,利用周期灌溉、自动灌溉等多种方式,提高灌溉精准度和水的利用率。这样既能节省用水,又能保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所以说,人工智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可谓是全方位覆盖。从选种、耕种到作物的监控,再到土壤的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等。它不仅能够帮助提高效率,也能实现绿色种植。总之,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有助于农业生产精细化,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我们上面刚刚谈了人工智能在农作物产前和产中的落地式应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还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说,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应用于农业技术还处于基础阶段、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还不是很成熟,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从基础设施、技术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入手,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支撑能力方面,着力强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及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供给方面,持续提升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供给水平;在产业需求方面,大力培养农民应用人工智能的意愿与能力,不断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最终实现。人工智能前程似锦,期待未来,我国农业将迈入智能化的崭新时代。
来源: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