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出现会不会取代Wi-Fi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Wi-Fi联盟官方宣布,启动Wi-Fi6认证计划,设备制造商可以在包装上加上Wi-Fi6认证徽章,这相当于该项标准得以正式商用,无疑将推动其在路由设备、终端设备等领域的普及。
与此同时,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声:有了5G,还需要Wi-Fi吗?
在5G到来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争论。毕竟,蜂窝数据网络的速度与稳定性,是赶不上Wi-Fi网络的,数倍的差距总是存在的;蜂窝数据网络采用流量计费的规则,Wi-Fi网络则是包月(家庭/企业宽带),同样看视频,蜂窝网络能让用户胆战心惊,所以在4G商用之初,关于“天亮起床,家里房子是不是已经归属中国移动”的段子,不绝于互联网络。最终,用户的习惯是进入消费场所,先问Wi-Fi密码是什么。
5G时代,关于“有了5G,还需要Wi-Fi吗?”的争论就诞生了。一方面,5G的各项技术标准已经赶上了同期的Wi-Fi标准;另一方面,流量价格大幅度下降,当前部分省市公布的5G套餐所涵盖的高速流量基本足够每月的正常使用。如此一来,是否还需要Wi-Fi?
业内厂商亦在推波助澜。华为、中兴等发布的5G CPE设备,可以让只支持Wi-Fi的产品连接到5G网络中;6月,在O-RAN论坛上,中移动和中电信先后发布的5G室内小基站,剑指家庭网络部署。
对此,笔者认为5G与Wi-Fi6将是替代、分工与融合的关系。
Wi-Fi5(802.11ac)在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上落后于5G,让上述争议显得更加论据十足;而Wi-Fi6的发布,却仍然增添了疑惑,毕竟它并没有像以往的时代,Wi-Fi关键性能指标参数大幅度领先于同期的蜂窝数据网络,而只是与5G相同,如10Gbit/s的峰值速率等。
笔者认为,5G和Wi-Fi6在一些场景下的确存在前者替代后者的情况。例如,有了充足的5G流量,在进入消费场所时,用户不再让店家赶快交出Wi-Fi密码。又例如,一些物联网设备的部署不再通过Wi-Fi的连接,而是直接连接到5G网络中,如家中的智能家居不再需要用户手动配置(调研表明,空调等设备仅有30%左右用户连接上网),而是通电后即可联网,厂商可以监控设备;再如工业互联网设备,5G的连接能够更有效实现鉴权与统一数据管理。
但是,更多的场景是二者仍保持明确的分工,各有发展的侧重。
首先,从网络部署的角度而言,电信运营商会考虑综合成本最为经济的方案,其会建设连续覆盖的宏基站网络体系,但绝对不会密集型建造室内微基站体系,尤其是在居民小区内。运营商更愿意将末梢的网络交给用户自购的Wi-Fi6路由器。
其次,从业务收入的角度而言,Wi-Fi6背后是宽带业务,5G是移动业务,哪家运营商也没有积极性去推动二者合二为一,在耗费更多网络部署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收入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