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项目想落地要注意哪些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深度与金融、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相结合,新规就对于区块链信息服务行业的一次统一的法律规制。
区块链信息服务监管第一弹——《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区块链新规)征求意见将于2018年11月2日结束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公布,对于广大区块链项目创业者、各大金融机构及企业区块链团队而言,我们必须注意几个细节,再也不是“无法可依”的丛林时代了。
1.存量区块链项目,上新应用、功能应该进行安全评估
对于区块链信息提供者(项目方)开发上线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旧有区块链应用项目,首先要按照新规规定在省级网信办进行备案,20个工作日后获得备案,取得备案编号;或者20个工作日后不予备案,说明不备案理由。
旧项目随着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更迭,如果需要增加新应用、新功能,还需要第二步手续,即在省级网信办(异地办公的,可选择给予备案的那个网信办)进行新应用等安全评估,防止创新部分,出现信息传播和交换的“法律真空”。
2.虚假备案信息, 后果严重
可以预见,一线城市将成为区块链应用项目集中备案的地区。
为了能够尽快获得备案,一些项目方可能会外包给所谓“能人”协助备案,我们建议项目方一定严格审核自己上交的资料,切勿填报虚假备案信息。对于服务提供者、服务类别、服务形式、应用领域、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务必填写正确。
请注意,“精确”和“正确”是有区分的,项目方的行政人员也许对于技术不够精通,其填写的项目具体信息不够精确,但是只要不是“错误”即可。换句话说,对监管机构不一定要100%无保留,但请不要骗人说假话。
填写虚假备案信息的法律后果是: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责令暂停业务,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注销备案。
3.国际化项目,请注意内容合法
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责令暂停服务,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直至转由相关部门依法关闭服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发现,在一些非理性维权的事件中,区块链项目的社区成了“沟通新渠道”。特别对于国际化的项目,如果出现内容违法,可能会导致涉众风险和国际舆论影响,因此,要想做好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请务必对于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制,设立专人转岗,甚至AI机器人进行内容筛选和处置。
同时,您注意到罚款金额“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这个数额对于区块链行业从业人而言,也许是毛毛雨,但是,行政处罚法给予执法机关的权力有限,金额方面,预计此番征求意见稿之后的变动不会太大。飒姐预计,未来使用“关闭服务”,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将成为比较常见的做法。
4.备案编号,需要标明
未在网络平台上标明其备案编号的,监管机关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到一万元以下罚款。
区块链创业者,说实话比较“自由散漫”,平时接触下来,人在境内,时差在纽约的并不鲜见。还不喜欢各种条条框框,甚至都不认为应该有个team leader,扁平化“非管理”是其理想模式。对于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繁冗,可能创业者(含极客)较难适应,我们建议其聘用勤勉的专业团队负责打理这些复杂的合规事项,防止猝不及防地罚款不断袭来。
5.知错能“整改”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的,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办公室依据职责责令“限期整改”、暂停服务,直至整改后符合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关要求方可继续提供信息服务。
我们预计,未来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将成为区块链应用项目“合规重点”,建议各个项目方提前准备,防微杜渐。
6.写在最后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区块链新规就是在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对于区块链信息服务行业的一次统一的法律规制。
来源:挖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