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医疗行业将大有可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爱范儿)
与健康相关的功能已经逐渐成为可穿戴产品的核心,最近有消息称在苹果将会为 Apple Watch 加入睡眠追踪功能,其实去年苹果大幅更新的三大健康功能,已经宣告 Apple Watch 的定位从时尚消费品转向运动健康。我们身体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但其实并不足够。除了数据收集,还应该让医疗机构和消费者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成为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一部分。
可穿戴医疗设备过去一直是被忽略的市场,但却有巨大的刚需。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测测心跳和睡眠质量可能是可有可无。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一个能不间断实时监测自己身体数据的可穿戴设备,却是有可能延长自己寿命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占所有死亡的 63%。仅在 2012 年全球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达 3800 万,其中中国就有 850 万。
事实上现代医学也越来越依赖人体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医疗机构在病人出院后持续跟踪病人身体状况显得更加重要。美国心脏病学家 Eric J. Topol 指出,过去医疗领域的数据依赖于统计框架下的群体平均值和中位数,这种统计模式没有考虑个体间的异质差别,因此会造成一些不当治疗。
这种用于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最理想的形态是像皮肤一样的电子纹身。爱范儿在近未来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曾详细介绍,这种「电子纹身」甚至能通过颜色变化来反馈生理指标的变化。不过这种设备对电子元件要求非常高,短时间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商用。在此之前,慢性病患者有没可能通过可穿戴设备改善自己身体状况呢?
尽管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还不大,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研发针对慢性病的可穿戴设备,这个需求强烈,却长期被忽略的市场,也成了一条新的创业赛道。美国湾区的智能健康检测平台 Myia Labs 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团队由医生、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监测慢性病患者的可穿戴设备。
Myia 与医院合作后,会向慢性病患者提供一个可穿戴设备套装,包括了一个平板电脑、欧姆龙的血压计臂带,监测心率的贴片、戒指和跟踪睡眠和运动的设备 Oura。据 Myia 介绍,这些设备操作简单,目前主要针对心脏衰竭等慢性病的患者,减少他们和术后病症(如心脏衰竭)患者的紧急就诊次数,并尝试在患者发病前作出预测。
如果这款产品研发成功,将让无数糖尿病患者摆脱血糖仪。可遗憾的是 ,Verily 在去年宣布暂停这个项目,原因是要通过泪液葡萄糖来确定血糖浓度,还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不过并不是只有 Google 在研发类似的技术,瑞士洛桑的生物技术公司 Sensimed 也推出了一种用于医疗监测的的智能隐形眼镜 Triggerfish,针对的是青光眼患者。
Triggerfish 的厚度只有 100 到 200 微米,但内置的压阻应变传感器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延展,检测眼角膜周边的细微变化,以此测量眼压变化,而眼压正是诊断青光眼的主要指标。这款隐形眼镜可以在 24 小时内每 5 分钟测一次眼压,并通过近场感应无线传输到眼镜贴片上的接收器,最后将数据传输到医生的电脑上。跟 Google 那款胎死腹中的智能隐形眼镜不同,Triggerfish 已经通过临床验证,并获得许可在全球 33 国家销售。
而以色列科学家研发的一种基于纳米传感器的「人工鼻」,甚至能通过呼吸来识别取肺癌或头颈部癌症患者独特的化学信号,更早发现癌症,准确率达到 90%。目前要达到像纹身一样贴合皮肤的可穿戴设备还不现实,但制造出更轻更薄、针对慢性病的可穿戴设备已经可以做到,这将对慢性病患者和医疗行业带来重要的变化。
这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融合,将快速成熟的数字化、非医学领域的移动设备、云计算和网络,与蓬勃发展的基因组学、生物传感器和先进成像技术的数字化医疗领域合为一体。芯片公司 ARM 首席执行官 Simon Segars 曾表示,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医疗领域产生的一大价值,就是降低医疗成本。未来慢性病患者可能不再需要为了检查身体而频繁往医院跑,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患者,更是大大减轻了负担。
而且不间断的监测要比定期的复查,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身体的变化,也能更及时地发现问题,也更有可能降低慢性病的死亡率。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10-2040 年之间,中国如果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 1%,即可产生 10.7 万亿美元的经济获益。
但这一切实现的前提,除了可穿搭设备的监测精度达到医疗级别,还需要与医疗机构构建一个庞大的线上医疗体现,而当每个的人的各种身体数据都开始上传云端后,隐私的保护又成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当可穿戴设备深度介入到医疗领域,实现人体的数据化,所带来的争议,或许不亚于基于人脸识别的校园监控,但这很有可能就是医疗行业和科技行业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