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本的原因限制了机器人的普及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目前市场上的机器人通用性并不强,主要是一些垂直服务、专业服务,服务对象是政府和企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需求,从接待到清洁、安保、零售,每个行业的机器人都有可能是通用的,也可能是特制的,但核心是每一个垂直应用中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298.2亿美元。其中,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87.4亿美元。在2013-2018年,产业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9.7%。达闼科技是一家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主要从事云端智能机器人,该公司的愿景是“在2025年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保姆机器人”。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从机器人的角度看,成本是机器人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他以智能手机行业类比,智能手机经历了从多芯片变成单芯片,屏幕从传统的电阻触摸屏变成电容触摸屏,待机时间不断变长的发展历程。机器人行业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我们要把系统集成水平提高,现在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制约就是要把机器人做成多关节、能够干活的机器人,它的柔性关节成本一定要下降。”
达闼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兵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虽然传感器和硬件的价格不断在下降,但是机器人的价格依然很高,没有形成市场规模。扫地机器人由于价格较低,较为快速地进入普通家庭,但是大多数类别的机器人,特别是具有更强功能、高精度移动底盘、机械臂的机器人,价格依然是痛点。
环境也会制约机器人的使用体验,黄晓庆指出,“室外定位现在有RTK技术(实时动态差分法),可以把GPS或者是北斗增强,但是室内完成精准定位具有非常大的挑战。”隐私、数据安全问题也广受关注。由于在与机器人的交互过程中,机器人会不断收集用户的图像、语音、行动数据进行导航和决策,这些数据有的在本地处理,有的在云端处理,因此数据安全也是关键问题。
而对于达闼提出的云端机器人而言,网络时延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比如说4G网络可以支持相当有效的云端机器人的应用,但是如果每家都有云端机器人,那4G网络就无法承受,这需要5G网络,需要速度更高,延迟更低的移动通讯网络。”
与市场上不断提高边缘侧智能方案不同,达闼采用的是云端智能,即把机器人的大脑放到云端,用专用的网络连接到机器人身体上,形成云端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