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AI是怎么一回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场景对服务提质增效提出了新的需求。视觉AI作为人工智能的入口,如何推进场景化落地成为各家的重点问题,近期随着几大AI企业的财报显示,落地场景也浮现出来了。
什么是视觉AI?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人脸识别,实际上就是视觉AI的一种。视觉AI通过让机器学会“看”,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并由此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等任务,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当这些AI智能设备看懂、理解了这个世界,就能给帮助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升处理信息的效率。
目前,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解锁、刷脸支付、人脸门禁、刷脸过关等实际场景中,不过,对视觉AI来说,人脸识别只是一个起点,市场应用空间正被进一步挖掘,智能零售中的商品识别,智能养猪场的“猪脸识别”,自动驾驶中的道路标识、行人、车辆等识别,停车场的车牌识别,从成千上万辆汽车中分辨出哪辆是你的……不知不觉间,视觉AI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智能视觉应该分为机器视觉和计算机视觉方向,而且这两个方向有着很大的不同,机器视觉是应用在定量的场景,如视觉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要求更高,机器视觉需要明确的应用场景;计算机视觉是解决质的问题。
作为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商汤科技延续其计算机视觉优势,在去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宣布进入医疗领域。横向来看,这个赛道已经聚集了上百家企业,甚至有一批创业公司已经被行业洗牌倒闭。纵向而言,GE、飞利浦、西门子很早就开始相关尝试。
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是中国科技部指定的“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时,商汤科技也是“全球最具价值的AI创新企业”, 总融资额及估值在业内均遥遥领先。
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愿景。公司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全球顶级的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商汤科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AI算法提供商。
事实上,不少计算机视觉类企业都有涉及城市物联网,不过大多聚焦在公共安全领域,而旷视把目光放得更宽。旷视印奇曾坦言:“从安全出发的场景虽然也很大,但还是有限,我们认为交通、社区等便民场景有更多提升效率的空间。”
目前,旷视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为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制定了特定应用软件。z囊括公共安全、交通、城市资源规划、社区、商业网点、学校和幼儿园六大场景。
最早,旷视从手机行业切入,为手机厂商提供解锁方案和计算摄影方案。旷视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报告称,旷视是小米、OPPO、vivo 等手机厂商的首选合作伙伴。2018 年中国制造的搭载人脸识别设备解锁功能的 Android 智能手机中,有超过 70% 都采用了旷视的解锁方案。
2015 年,旷视推出基于云端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FaceID。该方案可以到达支付级别的安全,具备反欺诈功能。因此,FaceID 被金融机构(中国主要几家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如招联金融)、网约车平台(首汽约车)等客户应用于远程身份验证。
作为国内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主导的WiMi微美全息,据介绍,微美全息覆盖从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ARSD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娱乐、光场影院、演艺系统、商业发布系统及广告展示系统等五大专业领域。
微美全息云拥有全球领先的3D计算机视觉技术和SAAS平台化技术,微美全息云通过AI算法把普通影像变成全息3D内容,广泛应用在全息广告、全息娱乐、全息教育、全息通讯等领域。微美全息云拥有全息人脸识别、全息换脸、全息数字生命等核心技术。
微美的全息图像处理功能定期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两项核心技术:全息AI面部识别技术和全息AI面部变化技术。由于视频处理和识别技术的发展,微美基于图像检测、识别、模板匹配、图像动态融合和替换的全息AR广告和全息成像服务目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像识别正是计算机视觉的用途之一。据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在技术成熟度上,计算机视觉技术相对完备,有望逐步形成显著的产业价值;行业指导性政策加快了应用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金融、交通、零售端等领域的应用也有望进一步深化,细分领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可能将逐步改变。
实际上,这些企业本身在各自领域中已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数据优势,但想要实现“+AI”的智慧化转型,各家的优势各不相同。毕竟对于扎根于细分领域的众多中小创新创业企业来说,AI算法的技术准入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成本难以预估,因此和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合作,通过外部赋能来驱动创新变革,才是其制胜的关键。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5.5%。根据IDC预计,到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98.4亿美金。未来1-3年内,人工智能应用将渗入到企业的各项应用程序和业务场景,势必将为组织的人力结构、业务流程甚至所在的产业结构带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