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I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技术上仍然处于较为初期阶段;中国的人工智能更关注应用层面。关于人工智能为行业赋能,多位与会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既要关注硬技术提升,也要不断完善其背后的法律、文化、伦理等“软的科学”建设。
随着汽车行业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工商业发展对自动化的兴趣越来越高,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多方面取代人工操作越来越抱有希望。
牛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Michael Wooldridge认为,“现在它的效率以及可扩展性还包括计算的资源等这样一些需求,这些都是瓶颈。还急需我们去找到解决方案,尤其在效率提升方面,我们希望把这样一种机器学习真正进行深层次研究。尤其是在理念认知方面,能够进行文字的、声音的识别,还有推理的能力。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发展了很多技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式,去进行这样的一些应用。”
现在AI的系统其实比较低级、原始,我们需要让它变得更加先进、高级,需要有更多的相关背景信息以及更多的逻辑,希望AI是可以拓展的,我们希望能够去综合提供一些AI系统的解决方案。要保证它的安全性,这样的话让AI在做得比人类更好的时候能够保证安全。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此前针对Youtube涉嫌违反儿童隐私法进行了调查,并对母公司谷歌开出了2亿美元罚单。AI换脸软件Zao一时在网络流行,与之相应的是用户隐私安全、数据安全风险引发了思考。这些事件反映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文化、伦理等“软性配套”并不完善。如何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进行监管,确保技术安全,同时又能够有效促进人工智能的市场化发展,是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完善立法、加强监管也是为AI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有相应的立法体制,不当行为的惩罚机制。同时也要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进行相应研究。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殷凤认为。同时在应用与推广层面,现在出现了诸多问题。
中国的优势是在于传统文化与应用场景的塑造,西方是在于基础研究与全球资源的整合,如果能够探索一种方法论,可以把中国的工薪社会化需求与大数据的治理模式相结合,智勇双全,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如何通过数据的这种治理和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使数据能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良方。
人工智能应用拓展到多个领域。智能教育产品已经在数千所学校帮助老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人工智能全科医生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近千种疾病,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促进医疗公平。越来越多的城市大脑都在累积数据,打造更高效、智慧的城市管理治理实践。
尤其是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到城市管理中的实践中,有效应对城市运行的痛点、难题等。随着人工智能逐渐发展,很多产品、技术都冠以人工智能的名字,但是实际应用落地仍然多停留在个案环节。
“事实上人工智能离真正的智能,路还很远,AlphaGov的例子事实上也只能是在一个特定场合,特定场景下实现了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整体距离还很远。”王岩松教授认为,“作为高校或研究院所这样的研究机构,更多的还是要从基础理论上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针对中国教育目前有三个特点是乡村弱、城市挤、师资弱,周汉民对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建立一个全国网上义务教育平台,是整个教育体系都可以由优质教师将其搬到网上;二是把互联网工程和教育工程认真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互联网遍及所有学校;三要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周汉民说,“两者结合的效果解决的不是高科技如何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要解决的是高科技的手段如何生根落地,惠及人民。”
同样,AI技术赋能医学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仅为医学研究提供支撑,也为医疗服务社会带来许多帮助。如何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充分落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方明认为,“人工智能兑现价值红利必须要达到三个条件,首先要具备真实可见的应用案例,其次要能够规模化推广,最后必须可以用统计数据来证明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