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在硅谷工作几年后,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视角,写个系列分享下。
记得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工作职责是负责研究如何让大家拼车更有效率。但一直也挺困惑,那就是:后端算法做的改变,个体的用户感知不到,那它的价值在哪里呢?
最近和一个理工科博士朋友聊天,他也正好说起目前从事医疗创业遇到的困惑,那就是,从商业变现的角度来说,资本的投入无疑是能最快见效的方法,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是不是仍然很重要呢?
是的,技术,这个“用户看不到”,“貌似用钱就能复制”的东西,到底能创造何种价值?又能为公司带来什么竞争优势呢?最重要的是,它是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持续实现商业价值的呢?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搞明白,技术在公司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 一家公司是这么创造价值的:把原材料拿进来(进料),加工好(生产),再卖出去赚钱(销售)。
但是这个模型有个限制,很多互联网公司并不购买原材料,也不生产摸得着的商品。哈佛商学院Rayport和Sviokla教授就进一步提出的了“虚拟价值链模型”,一家信息公司的基本商业活动包含“收集信息-组织信息-选择信息-合成信息-分发信息”共五个环节。
在这五个环节中,运用好技术的力量,就能为公司多赚钱,少亏钱。下面,我们先举三个例子,讲技术怎么起作用的。最后再分析下,什么样的技术是不可替代的,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
下面就说在第一个关键性环节——“收集信息”环节中,技术是如何通过实现自动化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
拿我做的打车业务举例。在没有实现自动化之前,用户要预约车,只能通过打电话联系电召平台来做。你得雇专门的客服人员帮忙处理预约用车的需求,再通过客服人员将用车信息传达给司机,从而完成预约用车的全过程。你干的,其实是将用户的打车需求统一起来,再集中协调调配打车资源的活儿。但这样一来,客服人员就成了你需要维护的核心成本。如果生意规模变大,你就得从雇一个客服,变成雇十个、甚至更多客服人员,运营成本随之增加。
但如果这个预约的过程能够用自动的程序来代替。我们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在上面收集用户的打车需求,也实时收集司机的位置。对一个小型的电召平台来说,如果十个客服人员一年的工资是100万。开发这个自动化程序之后,只需要两个客服,每年工资20万,假设开发程序用了20万,这就为公司降低了60万的运营成本。
但是这个仅仅”收集信息“的平台,实在是太容易复制了,没有什么壁垒。后面对于信息深加工的过程,才能够建立护城河。
搭建好基础的网络平台之后,公司的基础利润就有了保障。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产生了——用程序派单,每派一单,都会产生一个新的边际成本,根据经济学理论,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那我想把边际成本降下来该怎么办呢?这就又到了
技术发挥价值的时候了:通过优化算法降低边际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
仍然以拼车为例,A和B同时打拼车,在没拼上的情况下,A和B单独走各一辆车,边际成本总共是20块。用更好的算法,A和B完美拼上了一辆车,边际成本就会降一半,变成10块,也就相当于赚了10块。
当然,技术的作用还远不止此,在五个关键性环节的最后一环——分发环节,技术同样神通广大,它能够有助于实现另一项成就,即目前非常火的概念“个性化推荐”——通过挖掘海量基础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其实背后的逻辑还是特别简单的,拆解开来就是“把对的东西,卖给对的人”。
这里不用拼车的例子了,说说如何卖广告,这个历史更悠久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这就好比说你在微信上面卖广告,有1000个用户。A家的卖法是,不进行区分,全部卖给儿童英语公司,英语公司说估计1000个用户里面只有一半是孩子父母,为500个孩子父母的广告,只愿意花1千块。
B家的卖法则是,把这1000个用户里的孩子父母全挑出来,总共500人,还是卖给儿童英语公司,赚1千块。剩下来的500个人,卖给洗发水公司,再多赚500块。
那要实现B家的卖法,多赚这500块,就得用到技术了——先用机器学习把精准用户挑出来,然后再确保这个广告能在200毫秒内展现出来,这两件事,都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工程系统。
在完成了用技术手段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关键性环节之后,成本降下来了,利润也有了,但可能会担心其他人也仿照我的手段和算法,跟我抢生意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如何建立公司的商业壁垒。
因为篇幅限制,我们这里只讲一种壁垒 — 网络效应。具体的分析,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分享。
什么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指的是一个产品的使用人数越多,这个产品的价值就会变得越高。
什么样的技术,越多人用越有价值?开源软件。比如Elasticsearch — 当今最主流的开源分布式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本身在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环节可以提供重大价值。在此基础上,使用的开发者和公司越多,大家对于这个技术的信任度就越高,从2009年发布,12年时有一百五十万下载量,在14年的时候增长到八百万下载量。基于这个开源项目的Elastic公司18年上市,市值50多亿美金。
最后总结一下,下次呢,当别人再问你,技术到底对公司有啥价值,你可以围绕着价值链的五个关键性环节——”收集信息“,”组织信息“,”选择信息“,”合成信息“,”分发信息“分别阐述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保证把TA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这个框架也要灵活使用。很多时候,对某一个商业模型,可能只深耕了其中两三个环节,比如打车行业,主要深耕了收集和合成;Google的搜索,主要就是收集、组织和分发。
特别推荐一个分享架构+算法的优质内容,还没关注的小伙伴,可以长按关注一下:
长按订阅更多精彩▼
如有收获,点个在看,诚挚感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