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中引起的无限战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AI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技术实力并不等于变现能力。AI行业需要巨大的试错成本,非十年之功不可待。大规模长周期的烧钱也让资本回归了理性,市场开始降温。据IT桔子统计,2019年前四个月,AI行业资本交易量下降,平均单笔交易融资额1.07 亿,相较于2018年1.8亿的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近乎腰斩。
与互联网相比,人工智能想要实现大跃进是难上加难。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三个核心要素,可目前现状是,算法缺乏大数据和项目落地的能力,集成厂商缺乏技术支撑,AI芯片缺乏提供高性价比、高质量、稳定可靠、简单易用的底层软件工具链的产品能力,这些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在AI企业的肩上,让他们寸步难行。
外界大环境不够成熟,AI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来突破盈利的困局,“AI公司VC化”成为行业一个独特的商业化路径。商汤、旷视成立了投资部门直投项目,思必驰、中科视拓等与传统VC、PE等机构联合成立产业基金,募集外部资金补充资金池。AI技术落地慢,需要与场景深度融合,很多公司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也没办法覆盖多个场景和赛道,这时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
高估值、高融资的AI独角兽企业既有开拓业务支撑其高估值的需求,也有充足的资金去布局,投资行业上下游企业还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提升技术能力;而对于被投资的企业来说,同处行业的陪伴者远比想挣快钱的资本更靠谱,双方还能在资源、落地场景上深度合作,可谓双赢。
除此之外,回归初心修炼内功,优化自身业务结构,提高毛利率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毛利率代表产品盈利能力,一家公司毛利率越高代表其产品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纵览行业盈利现状,在其他玩家还挣扎于盈亏平衡边缘的时刻,科大讯飞能够将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06%,连续六年研发投入占比超20%,还保持营收连年攀升实属不易,而这也为AI行业寻求盈利突破释放了利好信号。
国家战略规划中,人工智能已经超越技术概念,上升为产业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立足点和新机遇。对人工智能领域而言,语音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蕴藏着巨大机会。虽说人类获取信息80%来自于视觉,但输出信息的90%是通过语音。
尤其在人机交互变革催动的人工智能时代,想要把信息传递给机器,语音依旧是人机交互最自然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结合,让人工智能更容易进入大家的生活。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产业进化的心脏,那么语音技术就是为心脏供血的毛细血管。
语音平台提供的核心技术能力如麦克风阵列、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都是大多数行业产品需要的全链条技术,因此语音技术在人工智能产业中也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梳理AI企业的财报数据能够发现,B端业务依旧是AI行业的营收大头,可TO B客户应收账款交付周期长,营收速度跟不上放账速度,成为企业规模化最大的桎梏,巨额的研发投入也让企业业绩承压。
这是一个愈发焦灼的战场,在安防、金融、智慧城市、物联网,无论是语音技术还是视觉感知都面临着激烈竞争,行业互探时有发生。人工智能领域的比拼是一场多边战,单靠基础的AI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并不足以立足,尤其随着人工智能开源软件的普及,进入门槛变低,全球科技公司都来抢食市场,AI企业要面临的问题只多不少。
不过做生意,本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在产业互联网高喊的当下,TO B依然有大量机会,起码商汤和旷视已对外宣称实现了盈亏平衡,科大讯飞今年上半年实现了45.06%的净利增长率……这些成绩都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