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赋能智慧医疗技术落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G将使依托于医疗机器人的远程医疗更加精准。如今,骨科、眼科、护理等医疗行业已经实现了机器人的初步落地,但要注意的是,医疗机器人目前在国内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依然面临着缺乏竞争力、费用高昂、患者不信任的问题。
与物流、工业等机器人相比,医疗机器人的专业性更强,广义上,医疗机器人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它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
按照用途不同,医疗机器人分为临床医疗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和为残疾人服务机器人等。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北京市医疗机器人创新成果展上,展出的更多是临床医疗用机器人,在机器人医疗行业创新应用专题论坛,各医院、产业代表讨论得更多的也是这类机器人,骨科机器人和神经手术机器人则是代表。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它是天智航推出的国内唯一通过CFDA认证,国际上唯一能开展四肢、骨盆以及颈、胸、腰、骶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可辅助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等。该机器人辅助手术,临床精度达到0.8毫米,术中辐射减少70%以上,手术效率提高20%以上,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临床显著优势。
2019年是5G元年,而5G所能带来的不光是上网、下载电影的飞快速度,于医疗产业,5G更是一剂强心针。随着通讯技术的迭代,移动网络对于医疗行业发展更为重要。5G可以让专家远距离亲自参加手术,之前医生做手术主要靠经验,现在医疗机器人可以直接操作机器人到准确的位置,是医生的手术工具,能弥补手术的短板,通过智能技术手段把治疗意外降到最低。
据了解,5G医疗目前主要应用在三大类业务:一是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应用;二是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三是基于视频远程操控类应用。
利用5G技术,今年中国在远程医疗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的突破:今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远在海南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通过5G网络传输的高清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为身在北京的患者实施了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今年6月,田伟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浙江嘉兴和山东烟台的两名患者实施手术。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行业出现多起规模过亿元的融资行为,具体包括柏惠维康、天智航、博恩思等智能手术机器人企业与钛米机器人、安翰科技等智能辅助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尚处于研发和临床阶段。另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中,北美市场的占比为40%,其次为欧洲占比32%,其余新兴国家占比不足5%。换言之,中国医疗机器人占比不超过5%。
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手术机器人需要帮助医生实现人体本身无法完成的精细程度,其机械臂的精准度、定位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也成为了手术机器人的主要技术难题。因此,智能手术机器人等高端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导致国产智能医疗机器人在各大医院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各医院使用的国产机器人仍以辅助、服务类为主,用于手术治疗的国产机器人仍是少数。
另外,医疗机器人的费用高昂,患者对医疗机器人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质疑,这也是医疗机器人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乐观的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远程医疗建设应用快速发展。不仅打破了区域限制,极大促进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还对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有利影响。随着5G元年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相信过去医疗人那些美好的设想都将一一实现,在技术的加持下,用创新推动我国医疗产业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