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结合移动医疗带来医疗新体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医疗的最高境界,窃以为是当国民未犯病时,就已有机构能预知和采取措施,将疾病铲除于未发。即所谓的良医治未病。
良医治未病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魏文候有病请扁鹊医治,魏文候问扁鹊:“听说先生兄弟三人皆精通医道,不知伯仲间谁最高明?”扁鹊说:“大哥最高,二哥次之,臣最差。”魏文候说:“为什么先生闻名天下,而兄长不名于世呢?”扁鹊说:“大哥治未病,二哥治已病,臣治病入膏肓者。所以臣技虽不如兄,而名播也。”
按此标准,现代医疗和医院行使的都是扁鹊之流的开肠破肚、引浆换血之 “治病入膏肓者”之道也。治未病的良医何处寻啊?
治未病的良医在古代应该是有的了,至少扁鹊的大哥就算一位。不管是不是真实存在,估且算一位吧。问题是就算有这样的一位良医,但能享用到他的技术的又能有几人呢,在他所处的时代,最多就是当朝的王公大臣,再加上他身边的一些乡里乡亲了。服务范围确实有限。这样的良医要多些多好了。但这样的良医不是说有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中医最重经验的积淀,就算扁鹊的大哥是医术天才,肯怕也要经过无数直接或间接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治未病的水平。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普遍的人都享受到病未发就能先行治呢?有,肯定会有!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实现批量生产治未病的“良医”产生了可能,并且已有众多的人为实现这个梦想在不懈努力。理论上只要积累两到三代人的人体生物数据,并且能随时监控到每个人的生物数据的即时信息,再加上环境变化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大多的疾病能在未显时就能自动预警。
近几年,移动医疗和人工智能越来越热火。移动医疗和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就成为这个“良医”制造工厂。如果做移动医疗和人工智能,不能将治未病做为心中炽热的梦想,他发展得再大,也不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再成功也只算是一家赚钱的公司。
细细一想,做得好的公司也都还只是在现有医疗市场的壁垒外游移,想得到的就是在现有医疗市场的蛋糕里分一杯羹。当然打破现有医疗市场的壁垒,实现新型的就医体验,只要能方便患者,并能为患者省点真金白银,也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自有他存在的价值,也许也能让投资人(智力也算投资)大有回报。
窃以为这个行业真正要做的,就是在国家层面推动国民人体生物信息大数据库的建设、生物信息收集和即时监控网络的建设、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云计算规律和方法的建立。哪怕先从一个区域做起,或先从一部分人做起,或先从某种疾病做起;未来应该属于有这个方向、有这个准备的公司。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资金以及掌握这些资金的社会精英,有这个能力推动这个强国福民的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