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教育是否真的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曾经红极一时的VR/AR教育,在近几年似乎遭遇滑铁卢,外界的唱衰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从业者透露,目前专门做VR/AR教育的公司不超过五家。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存活下来的VR/AR教育企业并未同市场一起下行。例如,微视酷早已实现正向现金流,今年格如灵预计营收5000-6000万,讯飞幻境每个月都有5-6所学校的销售量。
这批从元年起初便开始入局的企业,他们经历了整个行业从高潮到冷场的全过程。这期间,资本泡沫破裂,活下来是他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如何让学校采购VR设备、教学内容如何从资源包扩充到成体系化的课程……玩家开始重新思考产品布局。
也就在这一阶段,整个行业完成新事物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硬件产品有辨别能力,硬件价格随着技术的提高不断下降。当硬件的盈利空间变小之后,如何通过内容和服务的提高盈利增长点,这是下一阶段企业活下去的核心。
为学习者打造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全新的三维学习环境,VR教育的发展在2016年充满想象力。彼时,新增VR/AR教育企业36家,各类玩家带着原有业务的基因入局VR教育。例如,乐视教育、创维酷等基于OTT端硬件基础,网龙、华渔等基于VR内容进行布局。而四年后的2019年,新增企业数量骤减至1。某位从业者透露,目前主要经营VR/AR教育企业不超五家,讯飞幻境、格如灵、微视酷、萌科和黑金。
也就是在外界唱衰的这几年里,VR 教育默默地完成新事物从0到1的第一阶段。从业者逐渐摸清VR教育硬件产品的雷区,开始对硬件产品有基本的辨识能力。教学场景中的VR硬件形态趋于一致。目前,VR教育主要硬件形态是VR教学一体机。相比较外接式头戴设备和移动端头显设备,VR一体机拥有自己的屏幕显示、处理单元、交互系统、传感系统等,不需要连接手机和主机端,更适合易携带,成像效果较好。
从硬件起步,发展软件,最终过渡到应用,每个技术从兴起到大众都需要经历的阶段。在唱衰的这几年里,VR教育逐渐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探索。老师打开课件,学生戴上VR眼镜后,整个太阳系便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眼前3D动画的画面会随着学生头部的上下左右晃动而随之移动。如果学生的视线定格在某一行星上时,画面上便会出现关于该行星的具体介绍。这是四年前芥末堆体验的一堂VR地理课。
四年前,VR教育产品还未做好准备便匆匆面市推出,实际应用效果远低于预期,行业迅速进入寒冬期,有些公司直接死掉,剩下的公司开始重新思考产品布局。如果对比现在和元年的VR教育产品形态,现如今的产品依然保留的特性是VR技术所解决的最为迫切的教学需求。目前行业内达成的共识是,VR本质上是个教学工具,教学工具需匹配教学内容,从目前来看,与VR技术匹配度最高的是微观、不常见或是具有危险性的场景和实验。
目前,学校采购VR教育产品主要基于几个场景,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等科普体验式教育,职教、企业培训教学以及K12阶段的科学普及课和实验课。除了向外扩大潜力市场之外,如何将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提高学习效果也是企业们正在探索的事情。
尽管活下来的企业纷纷探索市场的天花板和追求更好的学习体验,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硬件产品良莠不齐、教育内容单一且质量不高、成本太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未解决,这仍然桎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VR教育的行业痛点并未得到解决,再加上市场下行的大背景,活下去成为了企业的首要问题。
虽然单从应用学校的数量上看,上千的数量确实没有什么冲击力,但产品高售价也足以让企业和经销商赚得一桶金。据悉,每间K12阶段的VR教室售价至少在20万以上,大学和职业教育的VR实训室则高达是几百万。此前,VR网对2018年公开招标的VR项目进行统计时发现,截至2018年10月31日,在所有已成交的128个VR招标项目中,VR教育项目共计105个,占比高达82%,金额总计超过一亿元。
但这种以硬件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存在一个隐患,随着技术普及所带来的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企业和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就会变小。萌科VR现在正在研发一款售价在3万元的VR英语教室,用量扩大市场,增加利润。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调整公司盈利模式,从硬件转变为内容、软件是下一步VR教育公司活下去的重点。对于企业来说,公立校市场有钱可赚。一线教师则需要考虑的是用不用、怎么用。
有位VR教育创始人开玩笑地表示,“我卖给学校一间教室,不需要管他怎么用,应付检查还是真上课。”他表示,因为硬件质量有保证,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直接寄到公司重新换新就好,后期维护和运营的工作比较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VR技术运用在课堂上的关键问题是,真正可以提高多少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可替代品,大屏时代发展了近十年,才有了希沃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企业,而VR教育才发展不足五年时间。未来等到5G商用成熟以后,学习体验可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不过这种结构性的变革也只能说还在设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