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5G商用之初取消达量限速套餐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坊间流传出中国电信《关于调整电信畅享套餐的通知》,显示从9月1日起,中国电信将停售原达量限速版畅享套餐。正在业界纷纷猜测中国电信为何停售这种曾经备受三大运营商追捧的套餐时,8月8日,中国移动发布2019年上半年财报,其中有两个数字耐人寻味: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手机上网DOU同比增长140.9%,手机上网收入却同比下降1.5%。
中国移动在财报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流量红利在快速消退,简单依靠传统要素投入来推动业绩增长已经难以为继。而不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停止简单粗暴的达量限速套餐,从要素竞争转向“要素+能力”竞争已经迫在眉睫。
达量限速套餐原为不限量套餐,指的是用户支付一定费用后流量使用上不封顶,不过超过一定流量后网速会大幅降低到3G甚至2G网络的水平。达量限速套餐是国外运营商的通行做法,后来被国内运营商所借鉴,在4G网络使用不充分、用户DOU不高的情况下,达量限速套餐的确带动了DOU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网络的充分使用,也起到了薄利多销、充分释放流量红利的效果。
在三大运营商之中,中国联通以挑战者的角色率先推出了达量限速的“冰激凌”套餐,赢得先发优势,在新用户增长方面高歌猛进;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迅速跟进,在流量经营方面突飞猛进。短短数年内,我国用户的DOU就从户均每月几百兆增长到2018年12月的6.25GB/月/户。
短暂繁荣之后种种隐患开始暴露。从2018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基层纷纷开展以达量限速套餐为抓手的劳动竞赛,例如,有运营商推出“战狼行动”,随即竞争对手推出了“斩狼行动”和“尖刀行动”,从营业厅、社区经理到线上全面推广,针锋相对中,电光火石,好不激烈。为了将“尖刀”直插对手“心脏”,三大运营商的不限量门限越来越低,从一开始的数百元甚至降低到后来的19元。
无底线地降价只能达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例如,中国电信原本希望通过低价流量业务吸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谁成想后院起火,其部分固定宽带用户办理达量限速套餐后停用了原来的固定宽带业务;中国移动希望跟进大流量套餐后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但是从其最新的财报看,用户使用量的增长速度不及资费下降的速度,综合下来手机上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而就中国联通而言,虽然在率先推出达量限速套餐时吸引了大量用户,但是当另外两家运营商迅速跟进后,其新增用户发展速度就大大降低。此外,三大运营商均期待通过低流量推广视频、电子音箱等服务,期待用户通过为增值服务买单而实现收入的增长,但是在内容竞争方面运营商面临互联网公司等强劲对手,目前仍摆脱不了管道提供者的角色。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虽然某些业务在使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边际成本可能会大幅降低甚至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只能是接近,并非真为零,因此其对应的增量价格不应该简单为零;从用户心理看,虽然大部分用户不会因为流量使用到一定程度不花钱而改变消费模式无节制上网,但是也不能排除部分用户“占便宜”,例如有的用户在购买达量限速套餐后将自己的手机作为热点供家人朋友使用。
为此,热热闹闹推了一年多的达量限速套餐后,运营商发现最终是“赚吆喝不赚买卖”,流量红利加速释放,运营商并未从中获得真金白银的好处。
如今,5G已经开始商用,如何制定适合5G业务应用的资费成为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5G具有大流量、高速度的特点,原来的低门槛套餐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此时,取消达量限速套餐一方面是为了满足5G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及早停止单纯要素竞争的做法,寻找新的多元化竞争模式。
5G将带来网络、业务、应用等多层面的革命式改变,在5G商用之初果断取消达量限速套餐,这一决策来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