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怎样智慧管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在科技圈几经沉浮,其“火”也好,“冷”也罢,在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凌宇)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樊勇眼里,概念的“冷热”并不重要。物联网技术使工作更便捷、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才是根本所在,“时代凌宇只专注做一件事:将物联网深深植入城市生活”。
智慧建筑靠“物联网大脑”
入夏,天亮得早,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照进天坛医院的大厅、走廊、各病区。人们行色匆匆,在偌大的医院里穿行,很少有人会留意头顶那一盏盏照明灯是明是灭。但这里面,藏着一笔数字不小的“节能账”。
3个区域、14栋楼,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时段,照明灯是开是关,这里面学问不小。樊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时代凌宇设计了一款后勤管理平台系统,它就像一个负责总控的大脑,负责医院的照明自动调配管理。
医院一早会进入“保洁模式”,多个区域的灯开始亮起;当光线足以照亮屋内,灯光开始自动关闭。等到下午快下班,光线逐渐暗下,无人区域的灯光关闭,但住院病房、各科室、急诊以及一些公共区域开始亮灯。再到晚间医院进入安静时段,有些公共区域因人鲜有出现而关了灯,但住院区会为病人开启部分照明或夜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照明灯”,樊勇给出一个数据,“一套后勤管理平台系统,就使医院用电年节省人员管理费及电费约120余万元。”
天坛医院的智慧系统只是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应用的一个侧影,相较于传统的楼宇自动化,时代凌宇将物联网介入建筑,通过无线自组网技术,将照明、新风、空调等割裂的子系统连接起来,通过一个类似翻译机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汇聚所有系统数据,形成建筑中的“信息流”。
“数据获取后,一是构建3D信息化模型(BIM),数据直观展示;二是数据集合置于云端,进行集群化管理。”樊勇表示,前者可将静态的建筑零部件置于动态场景中观察,每根管道的压力、水温都能实现智能化监测;后者可实现远程查阅数据,即使不在现场所有的数据依旧能被技术人员利用。
特别是物联网系统对楼宇物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安全的保障,大大提升了原本就可以精密控制的空调使用效率和电梯的维护与救援,既能降低能耗,又能减少日常维护人员的开支。
城市管理依赖“物联网帮手”在居民繁多的社区,管理人员往往会遇到一个矛盾:问题都发生在街乡,但是街乡没有处置权。这严重影响着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管理者提出:“事情能发现,但无执法权,上级执法力量能否快速下沉到街乡,帮我们解决发现的问题。”
为此,时代凌宇开发了一套信息化系统,让物联网遇到城市管理,上演“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高效解难大戏。街道工作人员依靠APP进行日常的街巷和网格巡查,一旦发现问题,通过手机完成上报、平台派单、响应处置、核查反馈的完整流程,执法人员及时响应,多部门联动执行,实现了对街道自产生城市事件的闭环流程化处理。
时代凌宇的该套街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北京市平谷区首先试点,截至年初,已在北京16个区169个街乡完成试点,得到市民与街区管理者的广泛认可。
物联网由感、传、知、用四层体系架构而来,与感知、分析、服务、指挥、检查“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不谋而合。在樊勇看来,城市管理的每一项决策来源于底层数据的获得与反馈,物联网技术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就是物联网技术生命力的源泉与价值所在,也是物联网对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