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生物识别会有新的发展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度及安全性已达到金融交易的级别。由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生物识别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中控智慧科技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生物识别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时代生物识别新机遇”。
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埃及、印度、印尼、泰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识别、安防行业、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协会负责人,多所知名大学教授、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公安、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的用户代表800余人出席大会。
大会上,生物识别专家探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军民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Anil K.Jain 教授、英国萨里大学Josef Kittler FREng 教授、印尼泗水理工大学多媒体电信学院院长Endroyono教授、沙特国家电信系统和指挥与控制技术中心主任Amr Alasaad、泰国农业大学工程学院Vutipong副教授、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电气工程系Mohamed R.M. Rizk教授、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科学大学博士后Marta Gomez-Barrero及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侯鸿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孙哲南等专家,以及知名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虹膜识别技术、多模态人体识别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深度学习与感知及大规模动态人像识别的应用与挑战,生物识别技术在非洲、中东的应用,以及智能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专家介绍,生物识别技术包含对人脸、指纹、虹膜、声纹、静脉等各种人体生物特征的识别。虽然这些识别技术在准确率上有所差异,但都已远远高于人类肉眼识别的水平,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精度及安全性已达到金融交易的级别。
生物识别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结合是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应用场景的扩大,人们认知意识的提升,使得生物识别未来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中国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已经走在全球前沿,构建了世界上最大人脸识别系统,可在3秒内识别13亿人中的任何一人。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将到2020年达到250亿美元。
大会发表了“深圳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团结合作,平等竞争,建立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新秩序;诚信友善,合作创新,推动全球生物识别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实现生物识别企业共同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开展战略合作,实现生物识别厂商、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共赢。进一步凝聚共识,将生物识别技术上升到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是国家及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新高度,共同推动生物识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会组委会组织还评选了“首届全球生物识别贡献奖”。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Anil K. Jain,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孙哲南,Silk ID Systems Inc. CEO Ken Brownlee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治农,PSD公司创始人 Fernando Ducay 等五人获得首届全球生物识别贡献奖。同时,大会还评选了创新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