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未来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机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国软件和芯片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今年华为遭遇美国企业“断供”后,业界对于开源和自主创新的关注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今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南京)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开源软件产业表示看好,他同时指出,未来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机遇,在CPU领城可能会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开源促进软件和芯片产业开放创新
今天,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据Gartner 预测,到2015年,85%商业软件会使用开源软件,到2016 年,95%主流IT企业或组织将直接或间接在其关键业务系统中使用开源软件。
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甚至更快,主要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其服务基本上都基于开源软件平台。不过因为它们只提供服务而不销售软件,根据规则,它们并不需要向客户开放源代码。
倪光南表示,开源软件有利于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例如国产操作系统大多都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
在2018年第5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网信办、工信部和中科院三个单位指导,挂靠在计算所的“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 联盟”(俗称“中国开源芯片联盟”)宣告成立,创始会员65家,2018年10月新增20家。(RISC-V) 联盟旨在召集从事RISC -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综合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倪光南表示,“RISC"表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而其中“V”表示伯克利分校从RISC开始设计的第五代指令集。其技术水准完全可以与当今世界上顶级CPU相比。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机遇。
未来CPU领域 Intel、ARM、RISC-V或将三分天下
谈及世界CPU领域现状,倪光南指出,CPU芯片和操作系统是网信领域最基础的核心技术,中国在这方面还受制于人,常被比拟为“缺芯少魂” 。实践表明,每一种CPU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系统。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两种架构的CPU是基于Intel架构( x86) 和基于ARM架构的CPU。
其中, Intel架构( x86) CPU 历史很长、生态成熟、在桌而和服务器域占垄断地位,被美国的Intel和AMD两家公司所拥有; ARM架构CPU,历史较长、生态成熟、在移动和嵌入式等领域占垄断地位,其他公司可向ARM公司购买许可(数百万元~数亿元),世界上有很多公司做ARM CPU。
在倪光南看来,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城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