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Mesh触控技术成为市场黑马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未来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对触摸面板的强劲需求,将触控技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已基本成为厂商的共识,也意味着柔性触控面板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机遇。但由于传统ITO薄膜不能用于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众多触控面板厂商不得不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ITO的替代技术,包括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
不过,石墨烯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远的距离。纳米碳管工业化量产技术尚未完善,其制成的薄膜产品导电性还不能达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认为,从技术与市场化来说,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技术将是近期新兴触控技术的两大主角。
正基于此,触控技术流派已悄然分化出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两大技术阵营。去年底TPK宸鸿宣布联手日本写真进攻纳米银线(SNW)触控技术,进军5至6寸的中端智能机触控市场,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
业界资深人士指出,纳米银线技术优点是线宽较小,透光率较好,但缺点是会有更严重的漫反射,屏幕反射光强烈,严重的时候会使得用户看不清屏幕。若要解决以上难题,产品成本也会随之增加,纳米银线技术是否具备良好用户体验和成本优势,也是厂商必须考虑的因素。
该人士还表示,TPK宸鸿的奈米银触控面板实际贡献度可能仍待观察。因为,纳米银线核心技术目前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上,TPK宸鸿只是负责贴合出货,缺失技术话语权,而突破源头防线有可能成为进一步普及技术的一大瓶颈。事实上,更多触控厂商选择MetalMesh技术。
在大陆触控厂商欧菲光完全知识产权的MetalMesh触摸屏生产线正式量产后,台湾界面在去年年底推出MetalMesh触控面板,胜华也宣布推出MetalMeshOGS面板。相对成熟的MetalMesh技术,具备成本低、导电性好、柔性好等优点,也更容易导入目前的供应链当中。
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认为,随着软性触控面板需求增温,价格相对便宜的MetalMesh薄膜感应材料,有机会取代现有的氧化铟锡(ITO)薄膜。而金属网格触控感应材料需求看好,不仅应用于低阶移动触控产品,还可望扩大至大尺寸触控产品,乃至柔性显示用触控感应材料上;市占率也将进一步扩大。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MetalMesh触摸屏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现5-65寸触摸屏全覆盖,且强度优于OGS产品;加之制作工艺简单、流程短、成本低、柔性好等优势,可轻松应用于超薄、可折叠、穿戴式电子产品中,支持即将到来的柔性显示触控一体化的新型消费电子产业需求。目前,在非ITO触控产业链上,上游的技术源头大多是美国和日本厂家,台湾厂家也仅处于下游的触控模组环节。
但在MetalMesh技术方面,大陆厂家开始掌握源头性技术,特别是欧菲光,在MetalMesh上的布局非常全面,涵盖了上、中、下游。与之相比,产业链上其它厂商还未有全产业链布局,富士、东丽等日企集中在上游,TPK、英特盛、胜华、界面等台企主要发展下游触控模组。
据悉,欧菲光在MetalMesh产业化上更快一步,从材料到制程到量产可以说是全球最快全面掌握MetalMesh触控技术并国产化的触摸屏厂商,并拥有400多项专利。
上述资深人士表示,目前欧菲光主推的触摸屏新技术是GFF超薄窄边框+metalmesh,手机最高端采用超薄GFF+窄边框+全贴合;Metalmesh单层多点方案主攻中低端市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今年年初发布的无边框5吋触控面板新产品,支持曲面触控,将适用于可穿戴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指纹识别开始普及,触控面板厂商也在积极推动相关进展。公开资料显示,欧菲光正在研发将metalmesh技术和指纹识别整合的触摸屏产品,并已获得多项专利。该技术方案将用Metalmeshsensor50um间距的触摸屏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成本会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指纹识别模组的量产和市场推广。
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指出,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等用户量都将以前所有未的急速增长,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存在巨大机遇。这也意味着,随着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触控行业格局将迎来新的改变。换句话说,柔性触控时代马上就要到来。